幸福的读后感10篇(3)

  在德语中,“幸福”一词Glück的最初含义是指运气;汉语与之相似,“幸”是幸运、运气,“福”指福佑、福气。施密德指出:运气最大的特点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是世人应对它的心态。一次意外的好运不会自动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好运虽然可以改善生活的外部条件,却极有可能削弱我们内心改善生活的意志,使得人们原本通过努力和奋斗获取美好生活的驱动力转向衰竭。

  施密德还揭示了幸福的另外两个要素——快乐和充实的本来面目。自从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首次提出“追求幸福权”,人类就把建立一个充满快乐(享乐)的幸福社会作为生生不息的奋斗目标。然而,生活并非等同于快乐,生活中不是每时每地都能欢天喜地,身体和心理上毫无痛苦是不现实的。快乐是相对的。假如缺乏对比体验,快乐便会缩水。那种对极致化快乐的盲目追求,比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其结果必定是乐极生悲。施密德以简洁而睿智的语言告诉人们:“我们要做的不是‘极致化’,达到最高的程度,而是‘优化’,找到最合适的‘度’”。诸如吃喝之乐、床笫之乐虽然酣畅淋漓,但都不可持续。快乐的不可持续的本性,决定了我们要以中庸的智慧面对它。

  在施密德的眼里,充实是更高层次、更大的幸福,其中的应有之义也包含着必须应对“负面”的悲伤痛苦。越是努力实现这种充实的生活,幸福感就越强;如果只注重单方面的体验,比如只关注**,试图挽留它,幸福感就会减弱。而充实的幸福的奇妙之处在于:要实现这种幸福,不必排除悲哀,反而要去接纳它。施密德进而区分了抑郁和忧愁的差异:抑郁是感情的麻木,思维的僵化;而由**、多思产生的忧愁未必对身体和心灵有害,比如人们可以在散步时沉浸于忧思之中,听音乐时可能浮想联翩、愁肠百结,它们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忧愁还是文学、舞蹈、音乐和绘画擅长表达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只要我们安排得当,浪漫的忧愁折磨、摧残人的一面就能得到控制。可见,悲哀终究也是幸福无可逃避的组成部分,善于化解它,会使幸福更加持久。

  一本重新定义幸福的书,让我们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假如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因此变得理智和踏实,那将是阅读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幸福》读后感(七):幸福是什么?

  《幸福》(德)威廉·施密德著 黄霄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追问

  你

  何以幸福?

  关注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拿到手之后发现这是一本非常“精华”的一本书,篇幅不长,却给人带来了无限思考……看完书后也将这本书在好友之间流传了一阵子,和大家也交流了一下读后感,和大家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

  琛姐说:真不愧是一个哲学家写的书,书的最后离开了单纯阐释幸福的问题,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的确,书中最后离开了对于单纯的“幸福与快乐”的讨论,感觉好像超脱了凡世,但我觉得最后的境界也非常朴实和实际——寻求意义并创造意义。

  我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我认为幸运非常重要。幸运这东西非常随机,我们根本把握不住,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性质,使我觉得他很重要——得到它让我们非常快乐。在生活中,我们很强调主观努力,这一点都不错,但是有时候正是缺乏那一点幸运,让我们与向往的世界擦肩而过;同样地,有些时候,当我们濒临“绝望”之时,也正是一些幸运将我们解救出来,有点像“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感觉。虽然我们算不到它出现的几率,但这并不否认我们喜爱它,因为它我们就很单纯地感到幸福。

  第二,我们需要建立联系。小琳姐说:我很同意里面关于建立联系的论述,我们就是在联系中寻找到了意义。我们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和周围建立了联系之后我们才觉得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当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孤立,我们失去了感知和交流,这种生活无法想象。最近,看一本书《花园,谈人之为人》,在书中的第一章就提到了人不可能孤立的存在,虽然联系的建立让我们的生活复杂,让我们浸润在忧虑之中。书中的阐述来自于神话并且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但是他所讲述的道理我非常赞同。在一个群体中,我们找到了意义,找到了幸福和快乐,即使它带来了痛苦……

上一篇:非说不可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我们是密友 我们是天敌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