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人读后感10篇(2)

  《知识人》读后感(三):知识人印象

  知识是不是力量,知识能不能改变世界,前提是有没有这样的“知识人”存在。——题记

  很荣幸,2012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知识人》。

  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人吧,比如我自己,也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的人。但在作者李怀宇看来,“知识人”的概念并不那么简单。就《知识人》这本访谈录来看,作者所拜访,所记录之人,诸如白先勇、余光中、郑愁予、南方朔、隐地等十六位人物,个个成名在早,皆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文章一篇篇读过,我们会发现,“知识人”,该是那些有别于普世目光、情怀、抱负和社会担当的人。这些“知识人”给我的印象,或有着清透高远的目光,或有着博大、亲切的人类情怀,或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抱负和担当。总的来说,知识是不是力量,知识能不能改变世界,前提是有没有这样的“知识人”存在。

  说及“清透高远的目光”,白先勇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位成名很早的小说家,白先生忽然做起了“文化义工”,为古老的昆曲奔走呼喊,不遗余力。在白先生看来,自“五四”以来,国人趋向于西学,而丢弃了国学。而对于外域文化的学习,则一定要站在“己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所传承,有所扬弃。对于那些西渡归来,低眼看国人的海归,白先生表示是不能接受的。

  白先生不仅这样认为,还这样去做了,这就有了青春版的《牡丹亭》,以及轰动世界的《牡丹亭》现象。在古老昆曲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艺术的改造,以感情戏为不变的基础,用现代的服装、舞台、多媒体来演绎昆曲,这是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秘密,这让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认识了古老的昆曲,且大呼好看。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更是对追寻“高速发展”和“世界目光”的大陆浮躁文化氛围的善意提醒。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把文化推上去,白先生的认识可谓清透而又高远:“……只有向我们的古文明去寻得灵感,不是单纯复古,还要创新,这是大方向,所以我们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

  说及博大、亲切的人类情怀,则不能不说人类学家李亦园。在李先生看来,“以整个人类的观点来看世界,是人类学家最重要的立场。”所以,在台湾和大陆关系这个问题上,李先生强调:“大区域的合作变得更为重要,”“……保持合作的关系,这样慢慢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谈到“发展”问题,李先生从中国的儒学出发,提出了一个清醒而又亲切的观点:儒学的根本原则是不过分发展,现在我们才慢慢省悟过来,开始期待一些国际性组织慢慢地抑制过分发展,比如《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压制一些不需要的发展,这样才不会走进发展的牛角尖。关于这一点,李先生谈到一个很值得我们思索的自然界现象:以前北美有一种叫大角鹿的动物,因为其角大,在和其他动物的争斗中总是获胜。因而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它们的角“发展”到奇大无比,大到跑不动了,最后活活被别的动物“吃灭”了。李先生清醒如此,亲切如此。不知道那不肯《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美国和澳大利亚读到此段,会做何感想?在我看来,美国之所以频频亮剑中东,盖是因为这个国家那些巨大的战争机器和城市路面上那数目庞大的发动机,已经时常干涸无力。而又有谁能肯定,这个发达的国家,终有一天不会毁于那“巨大无比”的角呢!这,值得“发展中国家”们深深反思。

  李怀宇这本《知识人》价值,不仅仅在于她为我们**了十六位台湾“知识人”的形象,更是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知识人群体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补充”和“开拓”。如果说我们的文化传承因为“文革”而有所损伤的话,那么相对平静的台湾则很好地在那十年里接过了这根文化棒,中国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及再造,在这十六位“知识人”身上都有着较为全面及明显的体现。而今他们正在老去,作者李怀宇先生能一一拜访他们,并写下这本《知识人》,我想是一件颇有功德的事情。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某扇门关上的时候,那打开的一扇窗,以及窗外那些美丽的风景。

  ***

  《知识人》读后感(四):和台湾知识人聊聊八卦

上一篇:《我读天下无字书》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犹太人与犹太教》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