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精选10篇(4)

  生物中心主义第三原理:亚原子粒子——实际上所有粒子和对象——与观察者的在场有着相互纠缠作用的关系。若无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在场,它们充其量处于概率波动的不确定状态。

  在具体的双狭缝实验描述后,作者提出了第四个原理。

  生物中心主义第四原理:没有意识,“物质”就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概率状态中。任何可能先于意识的宇宙,都只存在于一种概率状态中。

  实际上,爱因斯坦经常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路上表达过自己对客观外界真实的持续的迷恋和怀疑。他问过亚伯拉罕·派斯一个非常有名的问题,这个问题至今都作为科普著作的一个常客出现——你是否真的相信,如果不看月亮,月亮就真的不存在?

  而且毫无疑问的是,上帝是掷色子的。当初我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跟爱因斯坦一样,感到震惊,但我更多的还有就是愤怒和恐惧。

  “金凤花原理”,世界似乎就是为生命而设计的,无论是微观尺度上还是宇宙自身的这个层面上来看,宇宙都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一样。也就是说,宇宙不是“太这样”或者“太那样”了,而是“刚好这样”。

  于是“人择原理”刚好给了作者一个解释,加上列出的各种常数,显得尤其有说服力。

  不同的是,作者用的是“强”人择原理,或者用约翰·惠勒的术语来说“参与性人择原理”——观测者必须把宇宙纳入存在中来,宇宙必须具有允许生命存在它内部的发展性质,因为宇宙显然是为着产生观测者这一目的而“被设计出来”的。惠勒认为,生命出现前的地球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是以不确定状态存在。只有观测者存在,受到测量的宇宙被迫分解成一个状态。

  所以,

  生物中心主义第五原理:唯有生物中心主义才能解释宇宙的真正结构。宇宙对生命做精微的调节,使生命在创造宇宙时产生完美的感觉,而不是相反。宇宙纯粹是它自身完整的时空逻辑体系。

  接下来作者论述时间与空间。时间没大看懂,用芝诺众多悖论中的一个——箭的悖论来比喻,时间不过是这个运行中的箭在空间中运行的每一个阶段而已。箭停在半空中,除去了动态的路径,箭的运行方向没有了意义,不过是停在半空中的箭而已。你不知道箭的速率,没有动量,轨迹不再清楚,它是不确定的。精确测量瞬间的信息,必须暂停运动画面,要动量,就不能暂停画面。时间,即空间状态的内在总和。时间不过是我们的一种幻觉而已,昨天今天,向前流逝的时间之箭,仅仅是各个画面编织在我们头脑中而已,我们的大脑只能够这么处理。空间单元是呆滞的,单元之间没有什么“东西”。

  海森堡都这么说:“只有当你观察到一条路径时,它才会显现为存在。”这便是芝诺箭的悖论的现实意义。没有生命,便没有时间与运动。时钟效应,更在实验上证明了时间的虚幻——时间流动的快慢也随着感知而变化。

  时间不是一个常数,更不是一个绝对的实体。爱因斯坦说:“人们都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区别只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顽固幻觉而已。”

  与时间相关,一个非常优美简洁的公式描述了这个宇宙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洛伦兹转换。爱因斯坦说:“空间就是我们用测量杆去测量的东西。”再一次强调了观测者”我们“。

  所以,

  生物中心主义第六原理:在动物意识的感知之外,并无真实的时间存在。时间是我们在宇宙中感觉变化的过程。

  生物中心主义第七原理:空间与时间一样不是物体或事物。空间是我们动物的另一种认识形式,并不是独立的实在。我们像乌龟身上的壳那样承载着空间和时间。因此,并没有与生命无关的物理事件发生在其中的、一个自我存在的绝对基体。

  这些原理是书的中心。观点很有意思,但要说服一个读者有点困难,不论是因为我对其文字的理解能力弱所致,还是因为作者本身就不够有说服力,观测者这个我就觉得需要去定义和商讨。观测者=人/智慧生物,这有点玄。

  另外这本书完全没有《量子物理史话》读来畅快。还是那句话,受不了老外的表达方式,每次读老外的东西,总感觉他们语言表达障碍(这完全是我的愤愤之言)。

  《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九):我怀疑这就是我追寻的真理

  为什么写这么一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感觉这些年一直追寻的真理在此刻得以伸张。这个真理正如书中作者所畅想的一样:万物的意识在冥冥中确实在影响着整个宇宙的运行。

上一篇:激变良民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凉宫春日的惊愕(后)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