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绪福斯神话》的读后感10篇(2)

  “(生活的希望和某种超越生活的理想)

  它们给予了生活一种意义 也背叛了生活”

  “人们假装相信拒绝赋予人生一种意义势必会导致宣布人生不值得过”(人生无意)

  “人自杀因为人生不值得过 这无疑是一个真理

  不过这真理是贫乏的 因为它是一种自明之理”

  “这种加于存在的**,这种存在被投入其中的失望,是否来自存在的毫无意义?它的荒诞一定要求人们通过希望或者自杀来逃避它吗?荒诞是否要求死亡”

  “合乎逻辑是轻而易举的 把逻辑贯彻到底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一个一直到死亡的逻辑吗”

  《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四):《哲学——指向虚无的那根刺》

  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生与死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死的问题。

  生的意义当然就是死的意义。我们的存在究竟以什么为最终犒赏,而我们生命的职责又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我们为何存在,又为何消失?

  在此,我们的局限性就是认识的局限性。

  唯物主义以前,我们的认识边界是神,其他不可知不可解的事物交由神来解答,神以外的事是神的职责。但现在神不在了,神所应有的眼界交还给我们,而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面对无疆的现实宇宙时是如此的无能。这世界具有无限的不可认知性,生命以一种近乎荒诞的形式存在。我们被神抛弃后带来寒彻骨髓的无助和恐慌。因为死亡是一种确定无疑的消逝,它消解所有有关永恒的企图。

  那么,生命如果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的简单存在,我们一直尊崇并追寻的它存在和存续的精神意义哪里去了呢?既然生命的最终指向是虚无(死亡),那么它宏观的意义就被无情的消解掉了。

  失去神,我们对生命毫无把握。神的离去使我们被孤苦无依的抛弃在这无垠的广袤宇宙中,与一粒尘埃无异。

  所有严肃的哲学家因此走向虚无主义,并展现出一种疲惫的厌倦。

  哲学家永远没有科学家自信。科学解决的是原理,而哲学解决的是意义。科学是0和1,是确凿无疑的是非,而哲学是0和1之间的意义,是思维的理由和狡辩。

  科学上,思想是工具,而哲学上,思想既是工具也是研究对象。这是一个自相抵触的解析过程,注定出路难寻。

  主动意识使我们从这个世界中分离出来,这是危险的。我们以世界的内容的身份妄图体察世界全貌,这是我们的勇气,也是一种奢望。当科学的发展驱逐了神明之后,我们自己当仁不让却又无可奈何的站上了神的位置。

  在此,世界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对世界的一切定义都显得自作多情。我们对人类精神的荒诞处境无计可施。

  伟大如牛顿,晚年却皈依神学。由此,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恐慌。同时,我看到尼采喊出“上帝已死”时倔强而蛮横的表情。但这种狂狷的挑战是否也暗含了些许隐藏的无助和自怜?

  科学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能交给上帝。否则就会落入彻底的绝望。

  死亡是被神解决了的事情,但随着神的离去,生命重新漂浮向黑暗的深渊。无知和无解重新横亘在所有哲学家面前。

  我们对无知的恐惧仍然是哲学思考的基本出发点。就思想层面来看,我们只认识太阳和月亮的时候并不比认识一万个星系的现在更单薄。相反,在巨大的认知黑暗中,倚仗神的存在,人类更容易得到安宁。

  认知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之矛盾,是哲学思考最大最根本的困境,这困境将一切自我意识导向无意义。此处没有希望。这使生命失掉依傍,所有逻辑和理智都被消解,哲学在追求永恒的道路上失掉了几乎全部意义。

  虚无没有色彩。亦没有前途。

  神是哲学思考的最终解决。我们不能给自己更多了。神既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安慰。祂是我们思维的边界,是宗教哲学的最终意义。

  “信教者在他的失败中发现了他的胜利。”克尔凯郭尔在此道出了宗教的本质含义,它是人类退无可退的最后慰藉。

  现代科学一直没有放弃证明灵魂不死的努力,这是一种和解的尝试,可惜,这至今无所建树。

  因此加缪说:“荒诞,就是没有上帝的罪孽。”

  我们的罪孽已深,无可救药。

  我们总是期求永恒,这是我们不得安宁的肇因。

  既然荒诞已无可辩驳,那么,失掉永恒之后,我们有限的生命又应该有怎样有限的意义呢?

上一篇:算法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激变良民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