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此书会以如何可怜的深度和广度来展现塞拉西。作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是波兰的著名记者,在国际上也算是个人物,一生经历较有传奇色彩,见证了许多国际风云的突变。除了在新闻媒体本行成就斐然外,他的人生另一角色在于文学创作。请看,是文学创作,而非历史研究,所以《皇帝》一书算是一部小小的纪实文学作品,十万字的篇幅适用于一本杂志的封面报道。既然为文学,则在真实性上便要打上折扣。出版于1978年的这本书一度是畅销书,先后被英国和波兰改变成话剧,广受市场欢迎。卡普钦斯基死后,有很多人对他的成就提出质疑,其中一点是争议他作品的真实性,认为他逾越了新闻与文学的界限。
在国内对埃塞俄比亚和塞拉西几无书籍出版的大环境下,有这么一本书出来也算是对读者知识结构的难得补充。《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埃塞俄比亚史》是商务印书馆在七八十年代翻译出版的,现在只能在潘家园和孔夫子网上见到,至于研究塞拉西的书,除了作家们胡言乱语加上拼凑大路货资料外,国内一本都没有。有一篇阎京生的6万字长文《小国之道之埃塞俄比亚篇:犹太族的雄狮已征服》,发表在《战争史研究》杂志上,是我见过国内写埃塞俄比亚历史最好的文章。先读此文,再读此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此书的作用,即以个体的视角为政治转型期献上小小的补充。
这些受访者,作为塞拉西身边的近臣和仆人,都是在塞拉西重返故土,将国名由阿比西尼亚更改为埃塞俄比亚之后进入宫殿的。他们目力所及内的皇帝陛下,从不读书、嫌睡眠浪费时间,怪习不少。皇帝对权力行使亲力而为的人治模式,超过10美元的开支须要经他批准,他每天一早单独约见各级官员,从秘密警察头子到财务大臣都有,被例行召见的官员小小心翼翼地向皇帝报告工作,不忘表彰自己和给竞争对手打小报。皇帝钦定很多官员的提拔,还要亲自主持任命仪式;皇帝出访国外之际,官员和贵族们会为争取随同名额想尽办法,只是为了求得与皇帝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民间社会,每当皇帝出行的时候,沿途拥挤的人群竭力把脖子伸长以求皇帝关注一眼。在这个体制内,对皇帝的忠诚是最重要的品格,即便官员的行政办事能力羸弱。先不论真假,这些细节,我觉得是本书的最大价值。
最终,军人政变致使皇帝下台,被赶出皇宫的塞拉西,在软禁期间被人用枕头在睡觉时闷死。其实,比起同时期的独裁者们,塞拉西不算糟糕。他从摄政王的位置上夺取皇冠,在国际社会眼中是一件良性的事,开明、提倡改革的他取代了封闭无能的女皇,1931年11月,塞拉西登基,他颁布了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以日本的明治宪法为蓝本,开章就宣布海尔•塞拉西的神圣家族是唯一合法的皇族,固定国王有立法、统帅军队、任免官员等一系列权力,并身兼最高法院大法官。虽然设立国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但所有议员由皇帝指定。接着,国家在瑞典的帮助下大力发展现代化,1931年到1935年是埃塞俄比亚的黄金五年建设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最终被意大利军队的入侵所阻碍,战争不仅削弱了经济、打乱了正常社会秩序,意军杀害了大部分受过现代教育的埃塞俄比亚年轻人。尽管塞拉西随着英军的攻势重回故园,但能改革力量的中坚已经不成气候,随流亡政府回国的权贵多是拥护专制的保守者。因为固步自封的权贵们和教会,也因为自己糟糕的统治方式,对比起周围刚刚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新兴的政治气象,塞拉西对内、对外的形象,在五十年代走了下滑路。如果塞拉西能在和英军并肩作战赶走意大利人之后能顺应潮流实行君主立宪,或者在集权统治的时候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对全民进行民主训练,则历史会有截然的走向,他会在宪政史中成为一个光明的形象,领导国民走向现代化、击败强敌侵略。可惜晚年的他日益封闭、乖戾、死气沉沉,甚至土得掉渣,全然失去了当年的开明形象。这些历史,期待引入新的、严肃的翻译作品。
成稿于2011-08-26
《皇帝》
(波)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著
乌兰 译
新星出版社
2011年5月版
《皇帝》读后感(九):现代寓言
表面上看,这是在讲一段历史:一个曾经的神王,如何走向他可悲的结局;但事实上,这是个现代寓言。在这个故事中布满了各种隐喻,像是一幕有诸多角色出场讲述的多声部戏剧,尽管偶然也提到发生的年代和地点,但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时间和空间在这里都不重要,因为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家。因此,即便你对埃塞俄比亚的历史毫无兴趣、也毫无了解的必要,但却可能被这个寓言击中。
上一篇:美女入门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左先生,向右转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