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读后感10篇(3)

  围绕这本书的几个主题——死亡、怀旧、质疑······

  我不知道该以何种姿态阅读这本书,按我对以往自己的了解来讲,这本书完全合乎我的胃口,可是近两年来我似乎对这种文学作品完全不感冒甚至于排斥了,因为吸收起来很有难度,进入我脑海的东西是思维中的形而上,合上这本书,我还能就它所叙述的东西表达什么呢?我绝对说不出故事情节,因为这简直不是一本小说集,完全像是散文集,太散,散文也难以做到这般的散,这跟刘亮程的《虚土》又很类似,不明觉厉,思维深度倒是很有,也能自成一家,可是如若要我系统地说出其传达的思想内涵,我也不会自信的做出什么表述,情节表达也好,思想表述也罢,这都是阅读过程中比较实在的收获,然而这本书都没能带给我。那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呢?——享受,有点回味的享受,更多的是感同身受,读完一些段落,我甚至以为这是一个很了解我的人为安抚我或刺激我所作的文章,语言上,朱天心做得也很好,她不是高产的作家,有了时间再事以雕琢,自然读来韵味十足。

  至于书后面附带的两篇评论,我认为王德威的评论最为中肯,比较客观,更可贵的是冷静,如果要*研究朱天心的小说我觉得一定要参考王德威的评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小兵的评论,我觉得写得不是很好,他将朱天心和王安忆相提并论,我个人觉得她们俩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共同点。还有一点我觉得诧异,就是有人说朱天心及其姐朱天文是张派,我又不明白了,我自问还是读过张爱玲不少作品的,再与本小说集对比一下,完全发现不了共同点,又可能是我悟性低?不能否认胡兰成曾是二姐妹的老师,但是这并不能联系到张爱玲身上,朱天文曾在写完《荒人手记》后说自己有了这部作品可以和张爱玲平坐了,我觉得她对自己的评价未免过高,我承认自己没读过《荒人手记》,但是根据风格和基本内容来看我并不看好它。回过头来,我倒认为王安忆是正经的张派,不单单是写上海这一个表层原因,更多的是那种冷眼旁观的细致和细腻的笔法让我叹服。

  虽然这是多篇小说汇成的集子,但是里面有些几乎是重合的,关于老灵魂的苦苦追问,关于死亡的不懈探索,更要紧的是贯穿始终的怀旧情绪。

  上面两段虽然说了一些我对它的质疑,但是对于这本小说集里面的东西,我还是有有很多非常喜欢的。我毫不掩饰自己对《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预知死亡纪事》《匈牙利之水》的喜爱,当然,最主要的《古都》我也挺喜欢,不过可能是阅读过程中心思比较焦躁的缘故,有些地方并未真切读透。值得注意的是,朱天心在这些小说中多以男性视角叙述,多少让我感觉有点别扭。

  **来说一说。

  鹤妻,到最后我不能确定该对亡妻持何种态度了,松鼠症患者的家庭主妇生活,去世后对丈夫造成了难以言及的悲痛,可是她生前的囤积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

  去年在马伦巴,恋童癖的琐细生活,童年往事禁锢着他,梦想着生活在垃圾桶旁边的他大学毕业后做起了小摊小店生意,然后夹叙夹议地表达了很多朱天心式生活哲学。

  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现代版浦岛太郎的故事,多说一句,日本文化在朱天心的作品中有很深的痕迹,这和她在台湾长大有很大关系吧,本篇小说就是借用日本传说“浦岛太郎”的故事描绘“政治犯”的晚年生活,我在这里重述一下浦岛太郎的故事吧,从前有个善良的渔民叫浦岛太郎,一天他在海边救了一只海龟,这只海龟为报救命之恩带他到了海底龙宫,公主在那里热情地款待了他,他在那里快乐的享受着,过了一段时间,他想起陆地上的亲人朋友,想要回去,公主临行前送给他一个百宝盒作为礼物,并告诫他无论如何不能打开它,于是他返回陆地,发现全然不是离开的样子,亲人朋友都不见了,恍惚间,他忘了公主的告诫而打开了百宝盒,于是一团白烟喷出,他变成了以为白发苍苍的老者。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深意,不过我暂时还没能完全领悟,但肯定不是大家简单评论的不能耽于享乐、蹉跎青春。回到这篇小说上来,我觉得主人公很可怜,他三十多年来的生活全被人偷去了,他被忽略了,他甚至不再是一个个体了,当他发现那箱子信件的时候,再响亮的哭声也不足以痛诉他的悲伤,类似于他童年黄昏听完鹤妻、浦岛太郎故事后的哭声,那哭声都包含着恐惧和委屈。主人公的生活缺了一大截,他出狱后的生活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不管怎样,他是政治的受害者。

上一篇:财富赢家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父亲的眼泪》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