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http://.jintang114.org/ http://.jsgzw.org/
《大河尽头 上卷》读后感(五):哪门子小说
真的难以理解,这样一本缺乏情节,缺乏主要矛盾,只靠夸张炫目的写景和大量高度重复的、堆砌式的长句,居然拼凑出上下两册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小说,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主要人物永,在书中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存在。他只是在大河之旅中一路看,看,看,看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人事风物,然后要不就是“悲从中来”感怀一番,要不就是心生厌恶发小孩子脾气,作为一个主角,完全没有主导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果说把永当成一个叙述者或者观察者来看的话,那谁是故事的主角呢?克丝婷吗?也说不通,因为克丝婷对故事走向的影响力比永还小。她在整段旅途之中,不是在像小女孩一样撒娇,就是在感怀她以前坎坷的身世,被日本兵**以致要摘除**云云。可是她以前的身世再引人注目,和这次大河之旅有什么关系吗?大河之旅又碰到了那些兵,她既没复仇清算旧账,也没和他们和解,那是要干嘛呢?如果说是为了激起克丝婷的情绪的话,激起她的情绪对后面的情节又有什么影响呢?看了后续的情节,完全没有看出这段插曲有何影响。
再说峇都帝坂。全书不断地吊读者胃口,把那峇都帝坂写得有多神秘要多神秘,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可是等他们真的去了那里之后,却完全没发生什么像样的情节。他们去峇都帝坂究竟是要干什么?“我要用我那**已经残破的身体重新把你生出来”,她把他重新生出来了吗?“永,这次大河之旅是你的成人礼”,他干了什么跟成人有关的事情?“去峇都帝坂寻找生命的意义”,找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如果真的像上册腰封说的,“生命的源头不就是性石头和死亡”,那为什么还要去峇都帝坂?找个人**,在草地随便捡块石头看看,再去自杀一回,不就找到了生命的源头了?
如果说是为了介绍东南亚风情,揭示殖民统治对东南亚的野蛮掠夺的话,作者确实做到了。只不过,从小说技法的角度衡量,这些东西根本没有与主要人物的情节融为一体,只是离散地被铺陈在书中不同的章节中,既不影响主角,又不被主角所影响。
尽管看到其他一些豆油对此书充满了溢美之词,我还是没有办法对此书有任何的改观。在我看来,这就是两个不知道要干什么的人冒着生命危险跑去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最后毫无收获。
《大河尽头 上卷》读后感(六):忧郁的热带
婆罗洲与我国隔南海遥遥相望,可惜中国文学似乎很少关注这一地区。国内最近引进的李永平的《大河尽头》,让中国读者有机会见识这片神秘的赤道雨林。李永平自称“南洋老浪子”,作为生长在婆罗洲后来长期居住台湾的马来西亚华人,他以《婆罗洲之子》、《拉子姑》等以婆罗洲为题材的小说在文坛崭露头角。但后来一段时间他却有意远离婆罗洲的题材。《大河尽头》是他回顾少年时期、回归故乡的寻根之旅。
《大河尽头》故事的主线很简单,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裔少年“永”在荷兰洋姑妈克丝婷的陪伴下,在从卡布雅斯河下游溯流而上,在阴历七月十五即中国鬼节到达大河源头即当地人的圣山峇都帝阪。虽然小说一开始就借一名英国探险家之口泼冷水:“生命的源头……不就是一堆石头、**和死亡。”但李永平还是以其细腻的笔法,详细描写赤道雨林地区特有的气候、动植物、人文景观,将这趟历时十五天、途经一千多公里的行程,变成了婆罗洲风光景物的大展示。当然,除了新鲜新奇,也还有些让人不舒服的内容,如当地勇士猎取人头后放在屋子的房梁上显示勇武难免让人惊心。李永平在接受采访时说,“丛林,在《大河尽头》中不仅是故事背景,同时也是全书的中心象征、具体而微的小宇宙,甚至可以说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与大量的风物描写相比,小说的故事情节被大大淡化了。 对于“永”来说,这样一次溯源之旅同时也是他的成长之旅。他在认识养育自己的山河,见识了雨林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也看到了人类对雨林的掠夺和破坏。同时,他开始窥见成人世界的痛苦和凶险,感受了人性的阴暗、丑恶和凶残。在《大河尽头》中,女人或母亲总是欲望的受害者,克丝婷因被日军抓做**导致不孕而单身滞留婆罗洲,阿依曼、马利亚·安娘被白人诱骗怀孕投水自杀。但是作恶者却依旧横行,被当地小孩亲切称为峇爸的澳西,貌似和蔼可亲,实际上是不断**未成年小姑娘的恋童癖,但是他却在各部落受到热情接待;二战中那些占领婆罗洲的日军,战后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砍伐婆罗洲的森林,继续在当地的风月场上**欲望……小说通过暴雨后大河中出现的各种垃圾,暗示了各种势力对大河和雨林的掠夺和侵害。虽然也有向彭古鲁·伊波·安达嗨那样千辛万苦为老妻送梳妆台的温暖故事,但是整个小说中人的世界更多是败德和残酷。李永平的小说很少涉及政治,但《大河尽头》的雪泥鸿爪中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各族群之间的隔阂。当然,“永”和克丝婷最终在当地部落人的帮助下,登上了峇都帝阪,目睹了众多灵魂回归生命之源的景象,给了故事较圆满的结局,同时也似乎寄予着作者的某种希望。
上一篇:军情六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绕着地球去旅行》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