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集》读后感10篇(3)

  时代虽然不同了,但污浊和危险依旧——虽然面目不同,作为一个也写小说的人我常常想到沈从文。这个始终自觉自己是“乡下人”的人也许才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

  《湘行集》读后感(六):有些文章很年青,到你成大人时,它还像很年青!(转载)

  “有些文章很年青,到你成大人时,它还像很年青!”

  ——沈从文的作品和沈从文的读者

  张新颖(评论家、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

  《沈从文别集》(二十册)一九九二年由岳麓书社出版,二〇一一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又重新印行。由此我想到沈从文作品的读者。

  谁是沈从文的读者?

  近半个世纪前,一九五七年,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出版过文学作品(上一次作品的出版还是在一九四五年)的沈从文,忽然被告知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沈从文小说选集》。已经改业好几年的沈从文写了篇《题记》,其中伤感地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果然,等到他的作品可以再次出版,又过了二十多年,到了八十年代。沈从文的老读者,愈发老了,也越来越少了。

  但也就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新的读者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多。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沈从文的读者,年轻的读者,一代又一代地成长起来;而沈从文的文学,也在一代又一代年轻读者的阅读中,生命常青。

  我想到沈从文的读者这个问题,不仅因为我自己是一个从八十年代开始阅读沈从文的一个人,更因为,我现在正和一群年轻的沈从文读者一起,共享了一个讲读沈从文的课堂。二〇〇五年春季,我在复旦大学开设了“沈从文精读”课。本来是给三年级本科生开的专业选修课,预定上大半个学期,因为这个年级的学生下半个学期要出去实习;结果选课的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有,而且不少,还有许多研究生和进修生旁听,这样就把这个课上了完整的一个学期。

  二、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沈从文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几个人之一,本科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到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论文,以沈从文为题的,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已经积累成一个庞大的数量。但是,就我所见,奇怪的是,绝大多数的论文,是在重复关于沈从文的一些差不多已成“定见”的“套话”,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解和叙述沈从文的“模式”。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学术界沈从文研究、高校课堂沈从文教学的反映。

  我想,年轻的一代喜欢这个作家,这是特别值得珍惜的;但是年轻的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屈从”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的“权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成适合于“定见”、“套话”和“模式”的“理解”,这,是非常遗憾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我们的研究和教学提供给学生的理解空间太狭窄了,根本上是研究和教学本身理解沈从文的空间太狭窄了。这个狭小的空间不足以让年轻一代的沈从文读者把自己阅读感受中蕴藏的阐释沈从文的活力充分**出来,从而形成对沈从文理解的深化和丰富。年轻一代读者自己阅读感受中蕴藏的阐释活力,往往“胎死腹中”。

  我们今天来看沈从文,首先应该拓开我们自己的理解空间。如果这个理解空间太小的话,是放不下这个人的。

  我的想法,是把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时空中去理解,简明一点说,可以从三个阶段来谈——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只是为了说得清楚一点:

  第一个是文学阶段,基本上是到三十年代中期,或者说《边城》这样的作品完成之后就差不多了;如果要一个明显的标志,可以以一九三六年《从文小说习作选》的出版划一条边缘模糊的界线。《习作选》的出版,等于是十年创作的一个总结。这个文学阶段主要还是“创作”的阶段——这个文学还是一个“创作”的概念。

  第二个阶段是从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结束的时候,这是一个从文学到思想的阶段,越是往后去,思想的成分越重。如果从形象上来讲,第一个阶段是作家的形象,那么第二个阶段就是思想者的形象。这个思想者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思想者,你没法说他思想得很通透,他的思想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和现实粘连纠缠得厉害,不能圆通。但我觉得就是这个痛苦、粘连纠缠和不能圆通,特别有意义,有价值。

上一篇:《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我不升职记2》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