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集》读后感10篇(2)

  当然,我们不可忽略书简中沈先生的真情实感。他曾不止一次提到过“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他为一切山河人情所感动,不仅要同情他们,还要尊敬他们,爱他们。“他们庄严忠实的生,却也在自然上担负自己那分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样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分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重。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与透入些!”

  散记则是沈先生在书简思想的体现。散记中的每一个原生态湘西人都是极具蓬勃生命力的,三十归心却也依旧生**朋友(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读不进书却精通武法的虎雏(虎雏再遇记),与沈先生曾一起当过兵一起钓蛤蟆的老伴(老伴),原来做过土匪当过兵的水手七老,爱惜鼻子认为自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朋友(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干爹又是个拳棒家…他们有天生的热情与深情,虎雏对先生尊敬,老伴赵开明三次购买带子对小翠的一往情深,给先生带回橘子的七老,与**难舍难分约定过年的牛保(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他们保留着人性本真,是美与善,是自然。

  除此外,他们命运也是散记的写作主题。沈先生不但写人性美,也在写人性美最终走向悲剧,走向毁灭。先生对此同情又痛苦。鼻子朋友最终介意不敢前往看昔日老友,老伴已被烟所侵蚀…好多人依旧老去,或是得到了他们的结局,这是自然,却也是不可抗的命运。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沈先生作为现代作家,他与时代热潮始终保持距离,在狂热革命氛围中始终探讨人性的真善美与人之命运,无论是他的热泪,他的文字都让人体会到他那对湘西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对人,对世界的无限感动,无限之爱。

  《湘行集》读后感(五):(转载)韩东:我更喜欢沈从文

  我喜欢沈从文,喜欢他写的小说,也喜欢他处世为文的态度,在我看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沈从文的小说我就不说了——既然新撰的现代文学史已有定论。沈从文的处世为人实际上我也所知不多,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正因为这个模糊不清的印象让我感到真实,就像从熙攘的人群中看见一个亲切的背影,凭借直觉我马上知道他是谁了。

  每代作家都有自己身处的境遇,其中的每个人都得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沈从文这代人身处乱世,社会生活几经变故。由于黑暗和污浊,也由于其中漾起的原始的**,鲁迅选择了“战斗”,骂不绝口,至死方休。虽然,与那些同流合污和粉饰太平者相比鲁迅是令人敬佩的,然而我还是更喜欢沈从文。他虽然不善评断别人,但本身就是尺度。据此我们可以衡量每一位投身于文学写作的人物,甚至包括鲁迅。

  鲁迅的著作虽然丰富,但大多是骂阵应战的杂文。文学创作部分(包括“故事新编”)收全后也不过一本(不超过30万字)。沈从文则不然,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70余种,约400万字。这是数量。就其质量而言,鲁迅的小说虽然高超,但与沈从文相比也不见得就更好。

  后果。鲁迅死后即奠定了大师和思想家的地位,沈从文生前倾向于沉默。鲁迅的各种著述一版再版,受到官方和学术研究界的强力推荐。而沈从文的书建国后则很少印刷,即使印刷也是有选择的、有限的,如为人所知的《边城》。鲁迅被作为思想和言论武器使文化人和政客们打大出手,伤及无辜自是题中应有之意。沈从文被作为单纯的文学享受,温暖了多少读者和热爱文学的人的心。

  沈从文生于1903年,他丰富的著述(小说)大多写于46岁前。建国后沈从文基本放弃了文学写作,改而研究文物、丝绸、文化史以及古代服饰。这是他对社会生活重大变故的应对,也是在特殊的境遇里一个对文学抱有信念的人所能做的。当然,这一选择的后果是遭到了政权的冷淡、疏远。小说不能重印,声名不能远播是必然的。沈从文既没有成为文学界的“明灯”,也没有“大师”、“泰斗”的头衔。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写小说的人,不具有任何权威性,也不德高望重。沈从文以他的写作和生平表达了一个写小说的人所应该做的和可能做的。

上一篇:《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我不升职记2》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