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兄弟读后感10篇(5)

  用不到12万字,写尽二十世纪美国历史的人世沧桑,仅凭这一点,E.L.多克托罗的小说《纽约兄弟》就值得一读。

  《纽约兄弟》读后感(九):“飞越疯人院”

  1975年,道克托罗(E.L.Doctorow)出版长篇小说《拉格泰姆音乐》,因其将头版新闻与虚构小说情节糅合一处描摹大时代的特色,来年荣获美国图书评论奖。这本书被当作美国当代文学经典,列入大学文学课程的必读书目,而小说作者道克托罗也自此迈入美国一流小说家行列。之后他的多部严肃文学作品陆续登上畅销书榜。

  三十四年之后,七十八岁的道克托罗出版长篇小说《纽约兄弟》,仍是借一则旧新闻为由,经过虚构的再创造,引得广大读者趋之若鹜。

  1947年某一天,有人举报纽约第五大道一套豪宅里有人死了。巡警破门而入,眼前场景令人瞠目结舌:客厅里旧报纸从下到上堆成了墙,折叠床、沙发、残缺的缝纫机……各种破烂儿塞满整套公寓,几乎寸步难行。巡警在破烂儿堆里搜了两个小时,发现一具尸体,死因是营养不良、脱水加心脏停搏。经过工人两个多星期的清理,又在杂物下找到另一具尸体。

  尸体是科里尔兄弟,俩人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二十年代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们继承遗产,守着这份家业。盗贼听闻他们家中藏有财宝,纷至沓来。兄弟俩开始安装铁栅栏,设置防盗陷阱。自己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越来越封闭。后来甚至因为拒付各种账单,被切断水、电、煤气供应,电话也不通。学工程、爱发明的弟弟一度拆下福特汽车引擎,试图改装成发电机。哥哥患有风湿病无法走路,视力也逐渐衰退直至于盲,食物和水全靠弟弟每天晚上偷偷外出搜罗。在外面看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便搬回家。几十年下来,这幢毫宅里保存了一百多吨破烂儿。

  此事曾被当时媒体大肆报道,几十年来,科里尔兄弟成了心理学的“强迫性囤积症”(pulsive hoarding)患者典型案例,并作为“**怪人”被写入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可是,两个怪人这是为什么?他们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

  经过道克托罗的虚构、重组,这是一对颇具贵族气质的兄弟,他们喜欢宅在家中,家装趣味是舒适、扎实、可靠;他们无时不在阅读,阅读趣味是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他们弹得一手好钢琴,音乐趣味是《耶稣,人类期待的欢愉》这样的巴赫清唱剧;他们被警局拘留,在“号儿”里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对大千世界,他们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哥哥经过研究总结,得出“替代品理论”,意指这世界所有的事情无非不断重复发生,因此他想办一份《永恒当下无日期报》……

  上述这些结论是我阅读时总结出来的,作者可不会用这么蠢笨的总结陈词笔法,他把兄弟俩的性格、爱好、心理,全都埋藏在一个又一个细节里。

  当然,作者绝不仅只是要抒写这些细节,就如同,尽管故事原型相当诡异,但一个将近八十岁的文坛巨擘,不会仅为猎奇抒写,他是要借这兄弟俩,借这桩陈年旧事,来探讨将逝的人生和生存了一辈子的这个世界。

  物质富足的兄弟俩,在日常生活中体味到的是无尽悲伤与绝望,他们开始思考,我们看见的这个世界究竟是真实的世界,还是只是我们脑子里的想象,抑或这二者是一回事?盲人的眼睛和普通人的眼睛,到底谁更好一些?不错,爱因斯坦替代了牛顿,达尔文的理论替代了创世纪,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任何事比以前解释得更清楚了,黑暗仍然存在。人生永恒不变的条件是日常生活而不是死亡……

  这同样是我的总结,作者可不会用如此蠢笨的宣讲式笔法。他要通过兄弟俩的对话,探讨如此两个人,到底是我们常说的败家子,还是人类的“金字塔尖”。

  小说里,科里尔兄弟这幢毫宅被人悄悄称为“疯人院”,不妨把这房子比做我们的肉体,里边的人比做我们的内心,那么,到底是科里尔兄弟这样的人叫疯子,还是那些悄悄管别人叫疯子的人是疯子?

  《纽约兄弟》读后感(十):无可替代

  故事的开始只是一份报纸。E·L·多克托罗从报上读到科里尔兄弟死在他们装满垃圾的大房子里,产生了想要重新书写这个故事的念头。于是,多年以后,《霍黙与兰利》(即(《纽约兄弟》)出版了。

上一篇:《跟踪8》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亚瑟是个小麻烦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