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兄弟读后感10篇(6)

  霍黙与兰利两兄弟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其经历本身即充满了戏剧性,受过良好教育、家庭背景优渥的兄弟两人在纽约上层社会居住区的一间大宅中居住着,以“天性势利,住宅肮脏,以及犯有强迫性储藏癖”为众人所知,甚至曾被纽约的父母们当做类似“鬼来了”的方式吓唬孩子。然而,与许多作家们强调两兄弟怪异的个性和储藏癖的书写不同,在多克托罗笔下,他们更像是在纽约中心的隐世独居者,生活中不乏温情与哲思,那一屋子的报纸垃圾,更是成为了某种理想的象征。

  在本书中,多克托罗赋予了科里尔兄弟历史见证者的角色,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到新千年的临近,他们虽在大宅里对外界不闻不问,却依然无法脱离社会滚轮的前进轨迹。同时,多元素的加入也让人物更显多姿多彩,伺机上位的女仆,钢琴课与少女,遭受迫害的日裔美国人,酒吧与黑帮老大,中央公园的嬉皮士人群……诸此等等,俨然一锅社会不同阶层的大杂烩,尽显人生百态。多克托罗一直抵抗历史小说家的标签,于是,在这部不尽贴合史实(历史上科里尔兄弟早在1947年就相继离世且眼盲的霍黙是哥哥而非弟弟)的小说里,以“我是霍黙,眼盲的弟弟”作为开头,或许正是作者本人对标签的一次抗议。因此,《纽约兄弟》在内容上虽是对二十世纪美国的一次简要回顾,却将历史洪流中的这两兄弟尽情放大,更多地是以霍黙理想化的呓语而非上帝视角的现实构筑他们的生活。

  小说中最为突出的理想言论无疑正是兰利的“替代品理论”。从“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被替代”所阐述的人类在进化变迁中通过新事物不断替代旧事物而向前迈进这一现实中,兰利早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悲伤和绝望。然而当这一理论指引着兰利收集报纸,相信着生活事件的普遍形式的时候,最终,他却发现自己那“可以永远阅读,准确叙述任何一天生活的报纸”的梦想却无法将自己和霍黙包含在内。

  他终于从自己身上体会到了人类的差异性。

  没错,日心说替代了日心说,爱因斯坦替代了牛顿,煤气替代了煤球,电锯杀人狂替代了开膛手杰克,但是纽约的报纸上只有一对科里尔兄弟。没错,人们常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可是无论历史如何惊人相似,不同的人终究不同。就像递增数列中规律排列的数字虽以内在规律互相关联,1和10,6和9终究是不同的数字。与房产中介的斗争,与电话公司、供电公司、银行账单连同整个社会的斗争并不是两个人异化的开始,甚至眼盲和战争伤疤也不是,我们要说的是,人类个体本身,即是不可替代的。

  报纸能传达什么?赛事报道不会告诉你教练的心血,寻人启事不会告诉你离家少女的心境,逸闻录不会告诉你全部的汗水与泪水,当兰利说“我们是异类,霍黙”,我们就只在报纸上看到他们异类的一面,而无法探知他们人性的深处。谁又知道两兄弟是如何在与社会的对峙中,一路相互扶持着走来的呢?谁想得到眼盲的霍黙也曾有心心念念的真爱少女,和兰利为弟弟设计的花样无穷不会厌倦的治疗方案?历史给科里尔兄弟留下传奇的骨架,是作者为他们再造并**了血肉,并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如果说在这场与社会的斗争中,以切断电话线、使用带电池的钠光灯和自己从水站运水等等自给自足的行为最终彰显了科里尔兄弟及其替代品理论的胜利,那么最终打败替代品理论的,却是科里尔兄弟及他们生活细节中的无限温情。

  即使相信一切都可以被替代,却从未想过有什么能够替代你。

  即使一切都可以被替代,唯有你无可替代。

兰利,我说。我是你的影子吗?我在黑暗中听着。你是我的兄弟,他说。

  2016年6月

  Y安东。

上一篇:《跟踪8》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亚瑟是个小麻烦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