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读后感精选10篇(6)

  三、

  一个很合情合理的疑问是:假若莎翁真的将幽灵作为一个超自然的客体,那么作为怂恿哈姆雷特复仇的“始作俑者”,当幽灵看到哈姆雷特在决斗中遭毒剑暗害,它究竟会作何反应?难道作为一个行动不受限制的超自然的精灵,它不应该在哈姆雷特的弥留之际出来发表下议论吗?退一步说,当国王与雷欧提斯密谋诡计时作为超能的它难道不应该向哈姆雷特提供些信息吗?然而自第三幕以后,它便消失不见了;倘若我们将幽灵看作哈姆雷特潜意识的仇恨在某种意义上的具化,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幽灵在整部剧作中仅出现了三次,其一在第一幕第一场。然而在这一幕中幽灵没有说话,因此我们不予讨论;其二在第一幕第五场。在这一幕中幽灵的出现恰好是在哈姆雷特默默承受因母亲的背叛而无处**的痛苦之时。幽灵的陈述除了说出谋害事件的原委外,还表达了要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惩罚其母以及勿忘仇恨的主要意图;其三则在第三幕第四场。幽灵的出现恰好处于哈姆雷特谴责母亲,并自我独白勿有弑母之心的时刻,它出现的目的在于提醒哈姆雷特加快复仇的进度。而纵观全剧哈姆雷特的自白(仅为个人内心独白),其表达的主题不外乎三条——对母亲改嫁的怨愤、对复仇不断延迟的自责、对命运不可违背的失望。而这与幽灵的意图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可以说,哈姆雷特始终对母亲的迅速改嫁抱有着难以消释的愤恨,这种愤恨来自于时代对其所施加的影响。然而于情于理他不能杀母以泄愤。不过,作为其潜意识情感的具象的化身——幽灵,则为其寻找**、进行复仇提供了合理性基础。于内心深处他不断提醒自己记住仇恨,正是在这种不断加深仇恨印记的过程中,他的理智为复仇的情感所奴役,走上了一条在屠杀中追寻快感、享受阴暗的不归之路。然而复仇在他的预想中终究是要完成的,面对这样一个既需完成而又不愿完成的复仇,哈姆雷特便诉诸于无常的命运,为复仇的屡次延宕以及可能发生的失败寻找退路。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鬼魂产生于人的怨气。而在此剧中,幽灵同样产生于哈姆雷特的怨气。这并不是说幽灵不存在,而是表明幽灵虽然是客观的实体,但是其现身与否则与哈姆雷特情感的郁积程度有着直接联系。

  四、

  与哈姆雷特形成比照的还有三个人物,理智的功效在他们身上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体现。其一为新王。新王并非一个毫无廉耻、十恶不赦的恶魔,因为他尚能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杀害兄弟的暴行”并进行忏悔。他无疑是“马基雅维利式的人物” 。他充分意识到伦理道德与政治行为的相互独立性。在伦理道德上不成立的命题却可以在政治行为中获得谅解。他明白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就不能退却,所以他目标坚定而不会迷失。他不会像哈姆雷特那样被潜意识的情感所操纵而误入迷途,“不知道先从什么地方下手而徘徊歧途,结果反而弄得一事无成”这难道不正是对哈姆雷特的嘲弄吗?

  其二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父报仇。然而不同的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对象不仅包括杀父的元凶,还包括背叛伦常的母亲,而后者对哈姆雷特的影响更大。因此,雷欧提斯不像哈姆雷特那样有后顾之忧,甚至于需要其它的外界因素来为其提供复仇的合理动机。所以雷欧提斯能够调节好情感的力度,迅速采取行动。

  其三为福丁布拉斯。他同样与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有着相同的使命——为父报仇。与前二者不同的是,他的仇恨不属于狭义的个人恩怨,其父亲的死并不违背伦理道德。相反它是符合骑士规则的。所以在他的复仇行动中,个人情感因素所占的比重更小,这也即是为何当挪威王喝令其停止招募部队时,他当即就表示顺服的原因,甚至于顺服地让人费解。他的行动几乎为理智所支配,所以为了国家荣誉他能够率领部队去占领毫无价值的土地。作者安排哈姆雷特与福丁布拉斯部队的相遇不是没有缘由的。当迷惘的哈姆雷特看到了这支目标明确的部队时,他只有望尘莫及。

  正当游离的哈姆雷特正在享受这种快感时,一场阴谋令他措手不及。实际上,我们发现,哈姆雷特所采取的杀人行动从来都是被动的自卫而非主动的进攻。他从来都是在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后才着手反击的。试分析其杀死波洛涅斯、罗森格兰茨、吉尔登斯吞以及新王的情节我们即可了解。最后一次当他面对来自雷欧提斯的挑战时,面对胜负充满变数的情况下,他只得诉诸命运以自我消遣。

上一篇:宫锁珠帘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当我们聊起日本时》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