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解剖(增译本)经典读后感10篇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是一本由【英】罗伯特·伯顿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一):为何我无法集中精力

  豆瓣推荐的第二本书,为何一直不能集中精力?奇书之奇,在于引人入胜,也许是翻译的水平吧,就如读威茨格的书,译得好的让人手不释卷,译不好的精力实难集中。这本就是如此,要不说编辑啊、出版社啊不亚于老师和医生警察,都是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的,可惜我们都只一味追求经济指标。对于读者来讲,出版社真的太重要!而且千万别盲目信好评!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二):它是忧郁的“预防剂”

  伯顿写书总是连篇累牍,笔下的每句话都词富义繁。他这书虽说是世上引语用得最多的,但读来却又如小说一般轻快。他往书里面塞的文字,也是至理名言与胡言乱语相杂糅。

  在书中,他总不忘抱歉自己罗里吧嗦,可刚道完歉转身又开始喋喋不休起来。他生怕会把爱之忧郁讲过头,但之后他还真讲过了头。他没有结婚,然婚姻之于他也不是什么秘密。他嘲笑世人,但同时也悲叹世人的不幸和愚蠢。他既信科学,也崇迷信。他有时粗言糙语就像个写**的,有时又扭扭捏捏,活脱脱一个假正经。他把插科打诨与神学宗教相提并论了起来。他虽不故作幽默,但却远要比专业的小丑还好笑。他最郑重的时候显得最轻浮,而他随口说说的时候又最为意味深长。他是浩瀚无垠、包罗万象的。他把自己连同整个古代的学问都倾注进了他的书里,然后又巧妙地将这团大杂烩变成了一部条理分明的专著。

  这本大部头的书,读起来可能会把读者累到,但写起来他却是不厌其烦。伯顿坦言他写《忧郁的解剖》是为了排遣自身的忧郁。我们虽无法确知这法子是否灵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几百年来他的作品已然成了忧郁的“预防剂”。他那虽怒气冲冲却又悲悯仁慈的灵魂依旧在其大作的后续版本中行进着,为无缘受惠于其生前风采的后代开辟了一条条快乐的新路径。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三):杂货铺一般的书

  首次看到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的时候,感觉逼格甚高,于是毫不犹豫下单买到手,并且迫不及待的看上了。然而,读了之后才感到后悔。分享阅读体会如下:

  个人认为,此神书的意义并不是对于抑郁这种疾病的成因或者治疗有多么深刻的见解,其实恰恰是一面镜子,一面可以反映读者学识深浅的镜子。书中大量引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名人轶事,如果对这些典故有了解的读者读起来一定产生不可思议的共鸣,但是如果对这些典故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就会和我一样,不停地看注释看到心烦,没准看着看着反而抑郁了。所以此书的评分应该也比较两极化,得分奇高或者奇差。给高分的读者认为作者知识渊博,而给低分的读者认为作者有炫耀之嫌。

  通观此书,整体的逻辑构架还是十分清晰的,抑郁的成因有哪些,治疗抑郁的方法有哪些,虽然举了大量的例证,但是整体在论述方面却显得十分乏力,例证虽多,却又浅尝辄止。一段话能举10个例子,每个例子却有只有一句话。所以了解背景的读者读起来兴致十足,不了解背景的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我读此书的感觉如同进入一家杂货铺,陈列着各种华丽的商品。但是当你拿起商品希望*了解时,却发现只有几句看不懂的产品说明。

  所以,开始的时候我是抱着很大希望的,后来就大概扫一扫内容,因为就算仔细看也不会有太多收获,看到2/3部分的时候干脆弃了,因为这本书本身就不适合我,再读也是浪费时间。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读后感(四):书是好书,但删减太随意

  原著旁征博引以至于连篇累牍,确实难译。译者虽然说明了是选译本,但一个完整的小节不该漏译,即使太过繁杂,需要省略,至少应该告之读者,不该随意拼接,否者会曲解作者原意,如果有人以译本来来研究罗伯特·伯顿,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仅以第一部分《德谟克利特二世致读者》为例,

  增译本21页

  所译部分为1868年版27页(底本为伦敦 1652年版)

  但请注意,增译本“这亦是我先择此题而作的原因之一”之后直接省略了原著近六页的内容,增译本“话说卢奇安笔下的卡戎”,在1868版中已在32页了。“Charon in Lucian”

上一篇:《艳势番2》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优雅地,慢慢地,变老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