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伽美什》读后感10篇(6)

  这个故事是统治者从村庄正义的主持者转变为城市之王的历史过程浓缩。在故事里,城墙的建设首先是为了保护统治者本人,而防范的对象是其统治下的人民——亚述的颠覆让代奥凯斯深谙内部暴乱的可怕。虽然这个故事要晚于《吉尔伽美什史诗》很多年,发生在古希腊的城邦时代,但其关于城墙起源的线索却具有很普遍的意义。城墙的防御功能是双重性的,对内防止暴乱和对外抵御侵略都很重要。代奥凯斯宫殿外的内城墙显然是用于保护自己的,而最外面的城墙是抵抗敌人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我国东汉《吴越春秋》中亦有类似说法:“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

  He built the rampart of Uruk-the-Sheepfold,

  of holy Eanna, the sacred storehouse.

  他建造了乌鲁克城的城墙,

  神圣的储备仓库,伊南娜神庙的围墙。

  从《史诗》的文本本身看,似乎两种类型的城墙都是存在的。伊什妲尔神庙外的城墙除了保护在内居住的吉尔伽美什,还要保护里面的粮食(神庙早期是粮食仓库,以便统治者掌握粮食分配的权力)。《史诗》中对城墙的双重作用亦有所暗指。第一块泥板的内容讲述了吉尔伽美什与人民之间非常紧张的关系,人民对他的残暴和无休止的劳动力征用十分不满。他们向神明抱怨,于是神明创造了在力量上可以同吉尔伽美什抗衡,然而性格淳朴而仁慈的英雄恩启都。恩启都和吉尔伽美什,其实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一个想象化成的两个个体,他们希望统治者对外作战像吉尔伽美什那样残酷不留情,对内统治则像恩启都那样宽容仁慈。如果没有恩启都的出现,可想而知人民暴动已经迫在眉睫。第三至六块泥板,讲述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讨伐森林怪兽芬巴巴,最终赢得胜利并取得了物资资源(杉树)的故事,这应当是乌鲁克同其他城市之间发生过的一场战争的文学化描述。

乌鲁克城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幼发拉底河西南岸

  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所有苏美尔人都敬奉相同的神灵,但每个城市分别有自己的保护神。为了争夺水源和有利的商业点,城市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原本村庄模式下,发展没有那么迅速,不同村庄的生活模式和生产力水平相差无几。人类一旦进入了城市文明阶段,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组织水平都开始迅速发展,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开始产生并加剧。城市要发展壮大,或通过贸易,或通过战争掠夺。战争的最大好处是:统治者可以借由战争,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同其他统治集团的外部矛盾。吉尔伽美什打败芬巴巴凯旋后,重新赢得了人民的拥戴和政权的稳固,可见战争之于统治者的重要性。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说:“每座城市与其它城市都是处于自然的战争状态。”在城市常规化战争时代,城墙抵御外敌的作用逐渐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城墙是否规模宏大和坚固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

  城市之间的战争,后续演变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从城市诞生之初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直到核武器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核威慑之下的局部“和平”。于是城墙终于可以卸下防备,成为纯观赏性的历史遗址。但是,“掠夺”依然无处不在,只不过方式从军事直接打击变为了经济、文化的渗透。

结语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描写的乌鲁克的城市形态,提供了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起源”的诸多线索。从神庙在城市中的地位、城市与村庄的关系、城墙之于城市的重要性这几点可以看出,早期城市是在“自然长成”与“统治者规划”两个因素同时作用下发展而来的。再看城市后续的发展,好的“城市规划”,无非也就是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除了本文所提及的城市规划角度外,《史诗》中关于早期城市的描写,还涉及到了权力制度、行业划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隐藏在优美诗句中的有趣资料,在40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闪着金子般的光彩。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市政厅)

上一篇:孤身一人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巴黎女人的时尚经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