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给我的第二个启发就是历史的目的。历史研究说到底是去因果关系的探究,这也是历史的迷人之处:在迷雾缭绕之中,探寻历史的前因后果,以供后人借鉴。但是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都沉溺在汪洋般的历史事实之中,缺乏内在的因果叙事结构,最后结论与叙事脱节,这样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何以提得起学生的兴趣呢,只会让人避之不及。
书中,同样有让我疑惑的地方,卡尔在谈到历史与当代的关系时,这样说道,“我们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卡尔认为,既然历史学家无法摆脱当代的影响,干脆就通于承认好了,卡尔自己也承认道,这样做会让历史陷入“主观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泥潭,卡尔对此也做了辩护,但是还是没能阐释清楚这一问题。卡尔在书中第一章提到,历史学家要有想象力,进入研究人物的内心,但是这和“以当代的眼光看待历史”这一观点本身就是矛盾的。
卡尔是半路出家做历史研究的,这本书也是卡尔自己对于历史研究的反思,虽然在我看来,他的观点并不比他的前辈马克布洛赫更具创见性,但是仍对我们当今的现实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一位负责任的历史学家会小心翼翼地对陈年旧事加以甄别,严格依据自己内心的信念去挑选历史事实,并进行加工。而那些怀有其他目的肆意选择历史事实、信口开河得出结论的人,根本不能称之为历史学家,他们编撰的书如果冠以“历史书”的名字,我想真正的历史学家就算去世了也愤懑地从棺材中爬出,向他们讨一个说法吧。
附各章要点:
第一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
这一章中,作者主要回答了,“历史是什么?历史事实是什么?历史学家与历史的关系又是什么?”等历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作者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三个论断。
一,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历史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中折射出来的。并非所有的过去的事实都会成为历史事实,历史事实的选择取决于历史学家自己。历史学家的偏好、研究意图、研究方法和偶然因素都会影响历史学家选择历史事实。
二,历史学家需要一种定于想象的理解力。卡尔认为作者需要这种想象力以接受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
三,我们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卡尔认为,历史学家要把理角现在作为关系去把握过去,体验过去,而历史学家的主要责任在于解释过去。但同时卡尔也提出这种观点的两个危险之处,一是可能导致历史丧失客观性;二是致使历史研究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潭。
最后卡尔通过对“历史与历史学家的关系”的阐述,来说明“历史是什么”。他这样写道,“历史是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这段阐述提示了历史学家工作的一般过程:随着研究的*,他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历史材料也必须依附于历史学家才会有意义。
另外,在此章中,作者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历史学家在工作时,“读与写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否则历史研究的成果就是模糊的、站不住脚的,或者就沦为了历史小说。
第二章,历史与个人
个人是单独的个人,还是社会的个人?这个问题关系到历史学家和英雄人物是单独的个人还是社会的个人?
卡尔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很明确,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社会所塑造,是社会的个人。
因此历史学家也是社会的产物,是所处时代不自觉的代言人,他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也就决定了他看问题的视角,这也就不可导致地导致历史学家的研究中总是会有盲点的。同时告诉读者,如果要想读懂一位历史学家的著作,就必须对历史学家本人有所了解。
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这一观念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是本质,尤其有助于我们驳斥英雄史观。英雄自己也受社会影响,他的力量也来自于他的追随着,所以夸大英雄对于历史的影响是不恰当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去考察英雄所在的时代的力量。
第三章,历史、科学与道德
在这一章中,卡尔提出历史也是科学,二者间不存在明显的鸿沟。
卡尔特别介绍了“规律(Law)”这一概念,因为他认为历史和科学都在试图寻找规律。规律并非真理,而只是一种假说,借助这种一般性的规律我们去认识世界。说得再具体点,在历史上,我们试图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在,或者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
上一篇:长歌行 01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阿斯彭文稿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