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冷热媒介有一条基本的原理:清晰度,即媒介所提供的信息量高低,并导致参与者的参与度。
热媒介,即具有高信息量的“高清晰度”,要求的参与度低,如收音机、照片……
冷媒介只有“低清晰度”,即提供的信息量少,需参与者自己填补,要求的参与度高,如电视、电话、卡通画……
媒介的更迭,会导致旧媒介被排除在生活和艺术之外,新的形式又被赋予新的强度。
热媒介有排斥性,冷媒介有包容性。
高强度使生活产生专门化和分割性,这就是历史进程。
任何媒介或结构都存在博尔丁所谓的“断裂界限,即一个系统在此突变为另一个系统的界限,或者说,系统在动态过程中经过这一点后就不再逆转”。
2.2媒介的特点之二:断裂界限作为逆转发生和不可回归的临界点。如拼音字母表之于部落人——个性人;道路——城市变成了道路,城市与乡村的性质,或者说功能即发生了逆转。用人话说,就是新媒介导致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的本质性和不可逆变化。
2.3媒介的特点之三:媒介的截除效应。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截除:自我截除出于中枢神经系统解除压力/威胁的手段,中枢神经对令其受到威胁的东西进行遏制。各种感官的占比构成100%,一种技术的延伸意味着这种感官所占的比例上升,其他感官受到截除或关闭,所以任何技术作为延伸或截除都带来感官比率的变化、新的平衡。
被分割肢解的各种感知系统便变成一个高强度的封闭系统,人与这种封闭系统的技术之间形成一种伺服关系——那喀索斯。
3.0媒介即讯息,话外之意是,媒介不断向新不可逆发展,“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你要做的不是恐惧和等待,而是要勇敢并且率先拥抱它,并理解这种媒介所带来的你的认知方式的实质性变化,以及社会的变化。如此,不在于社会的内容应当是什么,而是交互方式是什么。本质上它讲的是认识论。
《理解媒介》读后感(八):“走火入魔的形而上巫师”还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和先知”
引言
关于作者: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传播理论家,多伦多大学英语教授。著有《古腾堡星系》、《媒介即信息》、《机械的新娘》等
历史评价:很多人说麦克卢汉是天才,是继牛顿、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巴普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同样多的人则称他为“通俗文化江湖术士”、“攻击理性的暴君”、“走火入魔的形而上术师”,说他逻辑混乱,热衷循环论证,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关于本书:《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他的学说是饱含争议的学说,至今仍震撼着西方,20多年后传入中国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第二部分是应用篇,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从古到今的26种媒介。
一、 麦氏的四条奇异思想
1. 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环球村”(Global Village)
2. “媒介既是讯息”
a.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很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 媒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媒介既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媒介是人的延伸”
a.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4. “冷媒介和热媒介”
从媒介演化的角度去概括人类的历史,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
二、 主要学术贡献
1.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这种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2. 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三、 不足之处
1. 缺乏学术严谨性和连贯性,含义隐晦,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上一篇:《一寸河山一寸血.5》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鹿鼎记》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