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克卢汉身上不难看出那些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碎片化、大量暗喻、非线性思维,但并不是说,他预告了后现代的来临,他的出现更像是一个标志,只是当时人们被没有意识到其意义,到了后现代已大行其道的今天,却把麦克卢汉重新推上神坛。虽然麦克卢汉不无被神化之处,但他的学说还是富有启发性,即便受他启发的后学不无过度阐释之处,但不得不说麦克卢汉确实有些天才般的**,捕捉到了技术对世界时间空间差异的缩短、媒介与信息的关系,媒介与人的关系等富有价值的问题,只是他没有深挖出背后更为巨大的宝藏。
《理解媒介》读后感(六):《理解媒介》: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最高成就
摘自新华网
《理解媒介》是传播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的成名作。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创了当今习以为常的术语“媒介”,提出了今天的媒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概念“地球村”、“信息时代”,阐述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学术观点。
从1953年到1955年间,麦克卢汉主持了多伦多大学一个跨学科的文化与传播研讨会。同时,他还配合人类学家卡本特(EdmundCar鄄penter)创办了《探索》期刊。这是一本研究人类传播学的刊物。期刊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传播方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改变人类感性和人类关系。考虑到识字和识字偏倚的根深蒂固,认为进行可观探索的最终方向是探索原始社会的语言和传播系统。这种研究方向,与麦克卢汉后来在《媒介即信息》一文中所说的研究媒介要与媒介保持距离是一脉相承的。
20世纪60年代,是麦克卢汉的理论成熟和**期。1962年,麦克卢汉出版了《古登堡星云》一书,对拼音文字和印刷术在感官和文化上的影响作了详尽的论说。
麦克卢汉的主要贡献是在传播媒介的研究方面,1964年出版的《媒介通论——人的延伸》一书代表了麦克卢汉媒介研究的最高成就。
这本书基本上概括了麦克卢汉关于传播媒介的主要观点,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媒介的定义、性质、特征、作用和分类的认识和阐述。
《媒介通论——人的延伸》全书分两部分写成,第一部分是理论阐述,分七个方面阐述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包括“媒介即信息”——定义媒介的一个新视角;“冷媒介和热媒介”——媒介分类;“过热媒介的逆转”——媒介的发展趋势;“小玩艺爱好者——麻木的自恋”——任何技术和发明都是人体的延伸或截除;“杂交的能量——危险的关系”——一种媒介是另外一种媒介的内容;“作为转换器的媒介”——媒介形成了人与自然世界的一个拟态环境;“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复”——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且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
第二部分是具体分析,以第一部分的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从古到今的26种传播媒介。书中讨论的26种媒介,构成26章,每一章的小标题都用了一个比方。麦克卢汉陶醉于使用大量的隐喻来界定他理解的媒介概念。隐喻使艰深的理论和观点形象生动,但又使之晦涩难懂。从他对媒介与人类文明的广泛联系来理解,麦克卢汉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尝试用他的媒介观解释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他的观点不失为一种新鲜有趣的历史观。
《理解媒介》读后感(七):认识论理解-《理解媒介》简要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里,麦克卢汉从媒介的体系出发阐述了文化与历史。
1.0 “媒介即讯息“,应当怎么理解?
作者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然而这种大而化之的笼统说法并没有能说明问题,譬如,“尺度”又是指什么?
1.1媒介,作者指“人的延伸”,下文又指“延伸”即“技术”。后面又谈到“一切媒介均是感官的延伸”。人的感觉形成了每个人的知觉和经验。
1.2关于“讯息”这一维度的理解似乎应从媒介的变化所引致的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变化来切入。不过作者在接下来还是更深一步对“媒介”这一范畴进行阐释。
2.1媒介的特点之一:“冷媒介”与“热媒介”
上一篇:《一寸河山一寸血.5》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鹿鼎记》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