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是一本由[英] 以赛亚·伯林 著 / 亨利·哈代 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一):半部好书
说这本书是半部好书,有两个原因吧:主要还是翻译问题,翻译成中文的时候,用了过多的破折号,使得很多句子的意思难以理解,需要反复看几遍才能明白;还有就是书中切尼斯的前言——《以赛亚·伯林的政治观念》写得非常好,对于柏林整体思路的总结和把握都非常到位。如果不看这个,就更加难以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了。
伯林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最大工薪是区分了积极和消极自由。 所谓消极自由,是指在没有人或群体干涉我的行动程度之内,我是自由的,用伯林的话来讲,是回答了“主体(一个人或人的群体)被允许或必须被允许不受别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的那个领域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积极自由是指源于个人要成为自己主人的期望,我希望我的生活和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是回答了“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决定某人做这个、成为这样而不是做那个、成为这样的那种控制或干涉的根源?”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不同的,尽管有时回答有可能重叠。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二):观念史研究之作
伯林是一个很难专门写系统性著作的人,这本书是由亨利•哈代根据伯林的演讲稿和笔记整理而成的,由于演讲和笔记的不正规性,书中大量存在内容重叠,以及论述缺乏条理。不过伯林文采斐然,倒也可以抵消结构散乱带来的疲倦感。
我之前不久刚阅读过乔治•索雷尔的观念史研究著作《进步的幻象》,伯林对其有不少借鉴,尤其是论述卢梭。
伯林很明显受到牛津分析哲学的影响,敏锐地意识到古典哲学家都存在一个问题:他们的论述总是建立在预设前提之上,在未经证明的情况下,打造了一个只属于作者的思维闭环,陷入了唯理主义形而上学的怪圈。这是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伯林注意到,只有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规避掉这个“形而上学吊诡”。这一点是贯穿全书思想始终的最重要一点。
伯林区分了两种“自由”,一个是“自由主义的自由”,或者叫“消极自由”,英文Freedom;另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自由”,或者叫“积极自由”,英文Liberty.(注意,短评里一位叫Walker Burke的网友把二者说反了)“消极自由”是反抗压迫的自由,我觉得应该译作“自主”;“积极自由”是自身将主观意志、力量强加于外部世界的自由,我觉得应该译作“自为”。而这种“积极自由”也就是“浪漫主义的自由”是自康德的道德哲学衍生出来的产物,而后世的一些极权主义则有此哲学根源。
伯林强烈批判了目的论的世界观,这一点在索雷尔的书中是有明确体现的。许多古典哲学家都把宇宙或世界看成有机、和谐的整体,存在这绝对价值和普遍真理;而近代思想家则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性飞跃,把自然科学中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生搬硬套到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有机社会论。而索雷尔已明确指出,这种观点本身与进化论是不符的,进化论只是随机的结果,而非有机的目的。
最后谈一下伯林本人,他是一个坚持多元主义价值观的知识分子,因而捍卫上述的“消极自由”。他认为,恰恰是“积极自由”导致了各种以自由为借口的专制。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读后感(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以赛亚•柏林的笔端,有一种魔力,近似胡适,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透彻地展现出思想史的脉络。他的思考异常深刻,表述却尽可能浅近,对于认真的阅读者,你会发现他文章中的卓见如此丰厚,堪称密不透风,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难跟上他的叙述节奏。
本书谈论的是以赛亚•柏林最熟悉的浪漫主义时代,在启蒙主义为人类思想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之后,浪漫主义走进了乐观的虚妄中。
启蒙主义是高傲的,带有强烈的贵族气质,它对世界的解释并不完整,但康德改变了这一切,康德思想全面,将神学、伦理学与理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他的著作中,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关于明天的相对清晰的影像。
上一篇:城管来了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色彩斑斓的风格小屋》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