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音乐》的读后感10篇

  《热爱音乐》是一本由德彪西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爱音乐》读后感(一):音乐是通往灵魂的道路之一

  如果说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冗长深重的,我们始终需要一种安慰,可以使我们那脆弱的灵魂得以宁静。那么,音乐便是通往灵魂的道路之一。从古典到浪漫,从浪漫到现实,从现实到现代……音乐的力量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形而上的艺术形式。漫步在音乐时光里,巴赫,贝多芬,肖邦,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德彪西……从时代里,音乐给了我们幻想,它汲取了生活的果,而后把它酿成酒,灌注到每一个音符里。我们享受着它的美妙,灵魂得以升华。

  《热爱音乐》读后感(二):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

  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已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爱音乐》读后感(三):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知道德彪西这号人物,是从一部名叫《爱情飘向大海》的小说中。这本小说文字优美,小说的的主人公,在听到德氏的《牧神的午后》时,有了以下的感觉:

  “旋律似断还连,像光与影分散又绵延不绝,整个曲调朦胧飘忽,梦幻般流动。我慢慢合上双眼,懒洋洋的,似睡非睡,沉醉其中。眼前恍惚出现一个驴子在水边饮水的情形,待看它在水中的倒影,却分明映出一青丝红颜的绝世佳人的脸庞。那佳人回过头,看在她身后不远正盯视她的我,眼神忧郁迷离,似江南缭绕不散的烟雨,而眼底清澈透明,宛如湖泊。她嘴角蠕动,浮现轻浅的微笑,只这一下,即让我心驰神往。她缓缓褪掉覆在她背上的驴皮,展现女神一样婀娜的身姿。她着一缕薄纱,试探着向水里走去。她轻轻矮身,如天鹅飘浮水面之上。”

  小说的主人公,在听到德彪西的音乐后,开始了一段情爱的过程。个人,则开始认识了德彪西和所谓的“印像派音乐”。

  看一些音乐教材,多是专业的,行文之中也较单调,缺少趣味。有的更是上下搜罗来的,著者本身没有什么多少知识,却仍大淡音乐如何如何,不免倒人胃口。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德彪西作为音乐大家,一洗古典派的音乐制式,如印象画派在绘画史上终结古典绘画那样,给音乐更加灵动的姿态。更多的有感而发,更能贴近大众的耳朵,这本书正是他心灵的记录。

  例来,音乐人虽有灿烂的音乐传世,却鲜有文字刊行,这可能是行业的原因,音乐本来不必拘泥于文字的束缚。但作为记录文化、普及知识,这样的书则是难得。

  《热爱音乐》读后感(四):音乐存在于树林、河流与天空

  上世纪60年代,一本从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评论集《克罗士先生》中选译的小册子《克罗士先生——一个反对“音乐行家”的人》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谁料平地起波澜,《文汇报》不久发表了姚文元的一篇长文,他嗅出了这本书中的“阶级斗争新动向”,大肆讨伐西方资产阶级音乐思想对中国音乐界的腐蚀。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看不惯姚文元牵强附会、无限上纲的“文痞”作派,奋笔疾书,痛斥姚的种种谬论。贺绿汀因此在“文革”中遭到张春桥、姚文元的残酷迫害。最近,《克罗士先生——一个反对“音乐行家”的人》的译者张裕禾先生,将《克罗士先生》全部译出。其实,克罗士先生是德彪西虚构的一个人物,作者借其说一些自己不便于说的话,让刻板严肃的评论文章变得活泼一些,但德彪西用了几次就放弃了。译者借用该书的英译本书名,取名为《热爱音乐——德彪西论音乐艺术》出版,让我们得以领略德彪西音乐评论的风采。

上一篇:扶摇皇后(上下)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没事别怀孕》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