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读后感精选10篇(5)

  尼采认为,“这种对于教育的道德观念,是存在巨大的危险的,就是大众随时会一下子跳过中间阶段,直奔尘世幸福而去。‘最大可能的普及教育’使教育大为贬值,以至于它不但不能给人以特权,甚至不能使人受到尊敬。最广泛的普及教育恰恰就是野蛮。”(P26)“国家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培养出了它的公务员和军队,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这种教育归根到底始终是对它有利的。”(P26)所以,尼采在这里总结道:

  “哪里只要想起大力普及国民教育的大众呼声,我就总能很好地辨别,激发起这个呼声的是对收入和财产的旺盛贪欲呢,是从前某次宗教迫害的烙印呢,还是一个国家对自身利益的精明的算计。” (P26)

  【“削弱和缩减教育的冲动”】

  尼采对于削弱和缩减教育的冲动的批判主要是集中在教育的学术化以及教育为国家服务的两个方面上。其中,“教育的学术化”指的是对极端的专业化对人的发展所造成的片面化和异化,使人成为工具性的存在,再也没有了全面的知识和智慧的权威地位。而第二点,关于教育为国家服务更是如此的深化:每个人都在接受教育,最终的结果是为国家服务,成为国家的公务员或军队的补充而存在。这样的教育多么可怕!

  尼采提到,“如今的学术范围已经扩展得如此之大,一个资质虽非超常但良好的人,倘若他想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潜心于某一个专业领域,对其余领域只好不闻不问。”“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在这一点上他当然能练就令人难以置信的精湛技艺。”也就是,“专业范围外的没有文化被当做高贵知足的标记大肆炫耀”。(P27)

  “学术分工实际上在追求的目标,正是各地宗教自觉追求的那同一个目标,即缩小教育,甚至是毁灭教育。”“所以我们今天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在天性认真的人关心的一切普遍性问题上,尤其在最高的哲学问题上,上面所说的这种学者已经完全不再有发言权;相反,如今寄居在各个学科之间的那个起黏合和联结作用的阶层,即新闻界,却相信自己在这里赋有使命,并且以符合其本性的方式在执行这个使命,也就是说,如名称所显示的,作为一个按日付薪的临时工”。(P26-27)

  【两种对教育的伤害的情况,在新闻界合流】

  “两种倾向在新闻界合流,教育的扩展和缩小在这里握手言欢:日报直接取代了教育,无论谁,包括学者,今天如果还有教育的要求,便习惯于依赖这个起黏合作用的中介阶层,它黏合一切生活形式,一切立场,一切艺术,一切学科之间的缝隙,它稳妥可靠,就像日记账簿一向都让人放心一样。”(P28)

  尼采继续说道,“现代教育特有的意图在日报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就像在同样的程度上,急着——为当下服务的仆役——取代了伟大的天才,一切时代的导师,把人们从当下解救出来的救星。”(P28)

  尼采在这里像一个唐吉坷德式的圣战士,仰天长啸,发出了非常悲情的问叹:“现在,请您告诉我,我的杰出的大师,到处都在逆一切真正的教育努力而行,我该如何怀着希望与之斗争我怎么有勇气作为一个势单力孤的教师出场,既然我清楚地知道,每一颗刚播下的真教育的种子马上就会被伪教育的碾子无情地压碎?您想一想,今天一个教师最用心的工作会是多么徒劳,譬如说他想把一个学生送回无限遥远但极其感人的希腊世界,回到教育的真正故乡,可是,在下一个钟点,这个学生就会抓起一张报纸,一本流行小说,或一册这样品质的书,其文体已盖上了今日教育野蛮的令人恶心的标记。”(P28)

  【思想家说过什么之一】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二)

  【上篇回顾】

  上篇中,尼采认为当代教育“不自然”(P4)的取向危险且让人绝望。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现代有两股貌似相反,就其作用而言同样有害、就其结果而言终于汇合的潮流,统治着我么原本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的教育机构:一方面是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另一方面是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

  “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指的是教育被置于越来越大的范围当中,教育沦为一种谋生教育,一种速成的手段。“减弱教育的冲动”一方面指的是教育的学术化,使得教育成为学术分工的工厂(P10),另一方面指的是人们要求教育放弃它的最高的骄傲使命,而纳入为另一种生活形式即国家生活形式服务的轨道。两种倾向在新闻界合流,教育的扩展和缩小在这里握手言欢,那就是新闻界,新闻界对于教育的伤害,对尼采来说,是痛心疾首的。

上一篇:对伪心理学说不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希特勒传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