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花间住》读后感10篇(3)

  《无计花间住》不过是扬之水学词时的读书笔记,却能够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不唯书,不唯权威。

  读扬之水的文章,尤其惊叹其考证的功力,不仅注释丰富确凿,行文间也常常旁征博引。在分析用典、出处时,常常一连引用数个旁证,最后推出结论,让人不服不行。这或许也是她在读书时养成的好习惯。

  跨界碰撞出来的精彩

  扬之水被称为“京城三大才女”以及“《读书》四大金钗”之一,她在《读书》杂志做了十年的编辑,后来研究了二十年文物考古。她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文学与考古,碰撞出了美妙的火花。

  文学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中往往会提到许多实物名称,但这是实物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结构和世俗生活有怎样的帮助?扬之水许多研究都在文学和考古两者之间转换,让我们获得新的视角,去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也让诗歌文学变得更贴近生活,更容易理解了。

  《无计花间住》这本书里选了两篇扬之水的考证文章,其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一个装饰纹样的传播史》一篇,梳理了唐代不太知名的诗人于良史《春山月夜》中的一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从诗歌、到图画,从省题诗到美人图,从文字到装饰图样,从民间到宫廷,主题未变,表达形式和意境百转千回,逐渐丰富、组合、固化,成为一组固定意象和文化潜意识的历史流变。扬之水将不同领域看到的蛛丝马迹联系起来,总结规律,发现特点,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读来非常精彩。她的研究方式及风格可见一斑。

  “花间”无复旧时春

  书中扬之水说道:“‘花间’词受到推重,也还在于它所具有的秾艳而不失自然、精巧而不输气格、婉约却无晦涩之病的特色,显示了词的‘别是一家’。”

  花间词的这种风格特色在后代得到不同的程度的继承和流传,自唐五代萌发以来,极盛于两宋,承余脉于清。但词不可能一直生存和繁荣下去,就如同古典诗词曲赋在一个时代兴盛以后总是不可避免的会走向衰落一样。今人也只有不断开拓新的文体和风格才有出路。当代文学无不从古典文学继承发扬而来,不断从古典当中吸取营养,优化基因组合。文学批评的标准也应当不断的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好古。

  后代人也编选过《花间新集》,扬之水说:“我以为,《花间》可续,却概难复‘旧’,亦难见‘新’。旧日春色,早已‘因风飞过蔷薇’;今日春色,则‘又是一番新桃李’矣。但我总觉得,‘花间’风格是始终影响着词的创作与发展的,只是历代词人多将它融入自己的创作,以自成一家风格。若仍以‘花间’为衡,从各家词作中寻其仿佛,则虽有面貌相近者,却是去古已远,真意难存。”深以为然。

  结语:

  作者自称在词学的殿堂里,自己只跨入了一只脚。然而就这半点功夫,也足以让我等自称读书人者汗颜。书中对词的独家看法,对名家词作的精彩鉴赏,以及对词书作者观点的批评和讨论,引经据典,论证充分,却不晦涩难读。作者文笔娟丽流畅,考证准确,分析透辟,赏心悦目。

  自古文无第一,文学评论更是百花齐放,各有见地。词令虽为“小道”,却真真实实容纳了一个繁花盛开的感情世界。词令婉转,且随乱花飞过。

  《无计花间住》读后感(九):无怨花间住

  《无计花间住》薄薄一册,文字不多,分量颇重,精装红裹,端的质实。金招牌,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购来两年半,才经览阅,纸张隐隐泛黄了。下了好大决心,仍月余阅毕。翻动册页之艰,过程之纠结,终难耐读赏之际舌尖那一丝馨香吧!看完似无所得,无所记,全乎忘却,徜徉花间词畔名物之间,余香阵阵,是一次愉快的读书经历了。

  小书一部,选本三分:第一部分“无计花间住”,大抵在谈《花间集》之后的小道传统,吴文英、周邦彦、朱彝尊多有述及,至俱咏絮之才的《秋水轩诗词》的作者庄莲珮、虹屏及近代女词人吕碧城的篇章趣味全出。第二部分“有美一人”,两篇诗文名物互证的文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为瓷器、造金饰,由诗到装饰纹样的一段历程,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翩然化作了形象。《有美一人》:讲述历代美人图的演变历史。第三部分《采蓝集》,是一束读词短札,作者自谦留取嘤嘤友声,其中灼见也甚光焰。

上一篇:《看懂世界经济的第一本书》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说谎的女孩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