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着力推进工业稳健发展。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集中要素资源,加强引导扶持,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强化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推进天元发电热电联产、今飞汽车轮毂、卧龙风电等续建项目,力促元泰资源制硫酸等新上项目尽早开工。加速工业对标提升转型,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瀛海天祥等节能环保项目,促进电石、电解铝、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智能化水平。力促吉利集团与锦宁巨科战略重组。*推进卫宁工业园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延伸项目,争取工业废水、废渣利用率达80%和60%以上。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为军民融合、新兴战略性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巩固提升枸杞产业发展优势。始终把提振枸杞产业的使命扛在肩上,全面推进枸杞产业整合,健全完善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六位一体”产业体系。对照良好农业规范、道地药材、有机产品等指标,建设富硒枸杞基地3万亩,推广有机肥5万亩,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发布《中宁枸杞标准》《道地药材中宁枸杞认证标准》,严格“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开展在线维权和区内外打假整治行动,维护品牌公信力。加快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改造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建成中宁枸杞专卖店和专柜1000个以上。统一市场指导价格,实行线上线下同质同价,避免压质压价、恶性竞争。充分利用微商等新零售模式,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建立分拨中心,实现网上旗舰店和实体体验店融合营销,力争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助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着力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GAP认证示范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依托枸杞、水稻、菊花、拱棚吊瓜等种植基地,与海尔集团、中化农业开展合作,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利益联结、捆绑发展。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种植富硒硒砂瓜2万亩、有机水稻800亩、番茄500亩、设施无籽西瓜2000亩。积极创建全区粮改饲示范县,推广种植饲用玉米4万亩以上。完善农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农民就业创业,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区级示范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家。

  做实做强第三产业。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转型提质的重中之重,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比重。切实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着力推进保税仓库、乐家冷链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推动中宁陆路口岸尽快投入运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保护余丁、石空古村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延运全域旅游、枸杞小镇等重点项目,加快长山头天湖、双龙山石窟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在旅游交通环线改造提升一批游客驿站。以石空、余丁、舟塔为试点,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促进一产和三产深度融合、农业与文化旅游协同共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各位代表,“一带两廊”空间发展布局,是市委、市政府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依托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培育集群,打造中宁经济发展升级版。

  (三)聚焦重点难点,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第一选择,把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持续**发展潜能。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加快推进沿黄科技创新改革实验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紧盯自治区“四大产业工程”,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联合区内外企业、院校,围绕铝基新材料、锰基新材料、新能源、枸杞深加工等集中攻关,引领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着力培育本土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自治区高新科技型企业12家,力争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