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更高层次推进区域融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借力上海优质资源,加快提升发展能级与品质。积极探索“离岸研发”“飞地经济”模式,不断完善产业配套,主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瞄准张江、紫竹、陆家嘴等重点区域,推进共建园区建设,着力招引一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金融等项目。推进崇启环境“联防联治区”建设,高水平打造G40健康生态走廊。加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加深江海文化与海派文化互动融合。

  三、打好重点战役,实现三大攻坚新突破

  强化使命担当,坚持标本兼治,以决战必胜的信念,狠抓攻坚质量和成效,为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扎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刚性约束,科学安排政府投资项目,确保各项公共支出与发展阶段、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清、规、控、降、防”并举,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加大优质税源培植,不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强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拓展市场业务,提高运营效益。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强化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精准帮扶九项行动,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着力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持续落实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等救助扶持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综合帮扶,增强经济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16个南通市级经济薄弱村经营性年收入均达到45万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源头管控、精准治理,坚决完成环保问题整改,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从严落实城市扬尘、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管控措施,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全力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南通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87.5%以上;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深化长江“共抓大保护”行动,切实履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持铁腕治污,持续开展环保执法亮剑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四、聚焦改革创新,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坚持将改革红利与创新动力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注重集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改革原动力。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低端低效产能,切实巩固“去降补”成果。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监管服务的水平和效能。加大信息数据整合、共享力度,实施“2330”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指数。落实机构改革要求,推动政府部门职责有机整合。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大“三医联动”力度,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增强园区支撑力。突出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更加注重亩均投资和产出,大力提升园区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比重和贡献份额。生命健康科技城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全面拉开首期启动区发展框架,着力打造长三角生命科技创新基地。启东经济开发区围绕国家级开发区创建目标,引进重大项目、培育优质企业,在省级开发区中争先领先。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启动综合保税区研究,加快布局冷链物流、粮油食品储运加工基地,打造沿海崛起的增长极。海工船舶工业园加快资源整合,注重能级提升,做优做强海工装备与军民融合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争创省级高新区的目标,加快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高质量集聚。滨江医药化工园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江海产业园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积极打造产业拓展地、生态保护地、旅游展示地。

  提升创新驱动力。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年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6%,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着力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资”合作新机制,加强与大院大所深度合作,实施产学研项目70个。强化北大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尚华启东生物制药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吸引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加速集聚,持续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深化完善并落实好人才新政若干政策,全面实施“六大人才工程”,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