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抢抓高端核心装备国产化战略机遇,瞄准集成电路、石墨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完善产业平台,加快集成电路“三园一区”、石墨烯产业基地建设,链接海外优质资源,探索离岸孵化器、海外科技联络站建设模式,争取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联盟、省级微电子重大科研平台、IC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落户晋江。完善产业链条,以晋华等龙头项目投产为契机,高强度、密集式推进产业链招商,推动集成电路设计、材料装备、终端应用等项目加快落地。完善产业政策,科学分析重点产业链发展规律和行业“痛点”,完善集成电路、石墨烯等产业政策。组建10亿元晋芯产业投资基金,发挥安芯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撬动效应,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新领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量、集群规模。

  3、打造服务业关键集群。坚持生产**业和生活**业并重,加快服务业改革创新,做大做强一批关键集群,构建与制造业升级相配套、与城市转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专业市场集群,完善仓储物流、展示展览、电子商务等配套设施,推动鞋纺城、海西家居、海峡五金、豪新食品等市场融市繁荣,逐步向商品展贸中心、采购中心、行业信息中心等方向转型。建设现代物流业集群,深化无车承运人试点,加快现代物流园、围头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等业态,满足多样化物流配送需求。建设城市商贸集群,加快建设中华品牌街等特色街区,推动一批连锁商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机构注册法人企业。加快钢贸企业回归,促成医药服务产业园落地生效,鼓励纺织鞋服、食品原料等材料商和建材经销商业绩回归。建设高端商务集群,推动滨江商务区、世纪大道、和平路两侧楼宇集聚发展,培育跨境电商、总部经济、大宗商品交易等特色楼宇。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中心,提升体博会等展会效应,集聚展会服务、营销策划等会展经济业态。建设体育服务业集群,实施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计划,大力培育场馆服务、健身娱乐等体育服务业。支持英林建设泳装时尚小镇,培育运动时尚新业态。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变化,推动“吃穿住用行”等生活**业升级,围绕“学乐康安美”等新需求培育新业态,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个性化消费服务。

  4、培育全链条人才生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做大做强人力资源产业园,推进市场化引才,力争引进“海峡”团队20个、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实施人才生态链条提升行动,推进105个重点项目,加快营造城市、创业、人文环境。完善高端配套,从“食住行、游乐购、医教养”入手,重点推进国际学校、国际酒店、国际社区、市医院国际JCI认证等项目,完善高品质城市配套,让人才享有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营造创业环境,推动高新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举办创新创业主题赛事,常态化开展科创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加快培育“晋金私募汇”,发展股权投资业,大力扶持初创企业,为人才提供圆梦舞台。建设人才社群,建成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开展“国际晋江三语同行”、青年人才“生根计划”等交流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集聚力、影响力的人才社群,为人才营造“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

  (二)全力落实城市能级跃升行动

  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泉厦漳都市圈和泉州环湾同城发展,深化新型城镇化试点,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

  1、加快城市功能区建设。坚持“全市一城”规划布局,协调推动“一主两辅”联动发展,加快完善重点片区功能,辐射带动城市品质提升。高标准建设晋东新区,加快第二体育中心、鞋纺城大道、晋东医院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商务、基础设施等配套,集聚发展都市型产业,积极抢占泉州环湾建设制高点。高标准建设“双高”道口经济区,高铁新区重点加快福厦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配套路网,拉开区域开发架构。加强项目招商,加快布局道口经济产业。实施双龙路西拓工程,统筹沿线片区开发和高速枢纽景观整治,提升区域建设品质。高标准建设“双创”活力走廊,启动科创新区建设,整合三创园要素资源,提升科技大市场、海峡全球路演大厅功能,加快培育研发、孵化、中试、加速等全链条科创产业。提升洪山文创园集聚效应,推动利郎文创园运营,加快串联世纪大道科创产业带。高标准建设综合保税区,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措施,推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融资租赁等项目入驻,建设国际化开放园区。高标准建设高新产业聚集区,按照“产业社区”理念,高起点推进集成电路工业园规划建设,提升科学园功能品质,支持新塘“芯”小镇建设,完善教育、商贸配套,打造现代化高科技园区、产城融合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科教产业集聚区,启动福大科教园二期,加快人才梦想小镇建设,完善城镇生活配套,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提升科教产业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