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在罗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罗源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孙 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罗源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迎难而上、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7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75亿元,增长2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5亿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126.7亿元,增长22.5%;出口总额5.4亿元,增长41.8%;实际利用外资1.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16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2元,增长9.0%。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 获评“省级文明县城”。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抓产业促转型,经济质量持续提升。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3.8亿元、145.8亿元、53.1亿元,分别增长5.1%、8.9%、8.0%。特色农业稳步发展。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78.1亿元,增长5.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建设省级木本油料示范基地6015亩,推广稻渔综合种养3000亩,胜鑫水产养殖、创鲜秀珍菇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59亿元,增长18.1%;规上工业企业上缴税收13.35亿元,增长32.4%。与中国宝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宝钢德盛二期生产线、金闽烟叶二期年产1万吨再造烟叶生产线、航塑医用薄膜一期等28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开展“三产跃升季”专项行动,中联钢信电子商务等项目建成运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4家、限上商贸企业91家,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亿元,增长12%。
(二)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力推进“抓项目促发展”“项目落地百日冲刺”等专项行动,全县13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其中5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4亿元。全年开工项目151个,竣工项目72个。产业项目实现重大突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114.9亿元。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三钢集团产能置换(罗源闽光部分)、中房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等132个产业项目动工建设,闽光物联云商、澳蓝制冷设备工业园、七境堂茶业等150个在建项目提速增效,产业基础支撑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金港工业区防洪排涝工程全面建成,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区填海造地3700亩,B片区实现“七通一平”。霍口水库成功截流,移民安置小区动工建设。半章(起步)220kV输变电及110kV送出工程扎实推进,完成228国道碧里至鉴江段主体工程,104国道五里至白塔段改线工程和迹头至渡头段路面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招商2018”行动成效显著。全年落地招商项目221个、总投资593.2亿元,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81个、总投资445亿元。成功引进激光数控设备生产基地、无醛热塑铆合板、华扬科技等一批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产业项目。
(三)抓统筹促宜居,城乡面貌日益改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启动岐阳片区旧改项目安置型商品房建设。1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年销售商品房48.7万平方米。完成罗中路改扩建A段工程和14座公共充电桩建设,修缮背街小巷10条、人行道3600平方米。建设后张街历史特色文化街区一期。改造南溪截污干管2000米,建成余家塘片区排水管道、西二环排水箱涵等排涝工程。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服务管理,常态化开展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市容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成28个美丽乡村建设和10个美丽乡村再提升工程。“秀美山川”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实现镇村全覆盖,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经验进行复制推广。新建城乡公厕31座,改造农村户厕7478户。实施城乡路灯节能改造和社会化运营。开展高铁高速沿线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公路33公里。保持“两违”整治高压态势,处置违建62.7万平方米。中房镇林家、满盾、吉漈、厚富等4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松山镇八井村等4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成立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在全市率先完成所有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成功举办“青春筑梦·创响罗川”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30个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和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动建县垃圾焚烧发电厂、九溪垃圾填埋场整治等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县乡两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