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更实举措抓好精准招商。开展“招商年”专项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强链、补链、扩链,落实园区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机制,重点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文旅”等方面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建立健全项目签约落地会审机制,实施“一企一策”,加快项目转化落地步伐,切实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注重发挥海外华侨联络站、异地商会作用,积极发挥“海外闽清”“国内闽清”优势,大力开展“回归工程”,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0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

  更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对接“海丝”核心区和福州自贸区的政策“外溢”,鼓励更多企业获得外贸自营出口权,推动工艺品、陶瓷等传统产品扩大出口,保持外贸出口稳增长。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专业展会,进一步拓宽境外营销网络,不断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主动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加强与相邻区域互联、互通、互享,吸引更多要素集聚闽清。落实68条惠及台胞措施,办好第七届海青节两岸青年美丽乡村设计大赛。依托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加大与台湾特色农业、电子机械、文化旅游、建筑设计等产业深度对接,吸引更多台湾企业来梅发展。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密切与华侨华人社团、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的亲情联系,*拓展经贸、农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广泛交流。

  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一趟不用跑”事项达35%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房建市政类政府投资项目、水利交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到90个工作日以内。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措施,积极争取直购电、富余电量消纳等政策,落实减费降税政策,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坚持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健全完善“一企一议”协调机制,常态化为企业排忧解难。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扩大“信用+”应用范围,进一步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

  (五)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闽清,进一步积蓄高质量发展承载力

  生态环境要做足“绿”的文章。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完成建陶企业“煤改气”,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试点,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巩固省级森林县城、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全面实施城乡道路绿化管养市场化,继续改造提升一批公园和生态绿地,创建绿色村庄50个,推进闽江沿岸一重山林分改造,落实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2000亩,完成植树造林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万亩,形成更多的城乡“绿廊”“绿肺”。

  新城建设要做实“聚”的文章。全年计划投资13亿元,基本完成新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统筹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发展,逐渐彰显新城形象。重点加快新旧城二通道建设,动建启德行酒店、法院、公安、移动等部门服务大楼及府前广场地下停车场等9个项目,建成县科技馆、新城三期景观、二期路网、支路三等4个项目,加快招引大型商业综合体落地。强化政策扶持、项目配套和业态引导,突出抓好社区商业设施、配套餐饮和特色商业街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健康、娱乐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凝聚人气、集聚商气、汇聚财气。

  老城改造要做好“疏”的文章。全面提速猴山、南山、新旧城二通道三大片区旧屋区改造,动建猴山、南山一号、洋桃(二期)等安置房项目,实施北进城路拓宽改造和梅溪路等4条道路“白改黑”,改造提升光明路、学林路等5条背街小巷,完成雨污分离管网改造6.7公里。推进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开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品位提升。强化静态交通秩序整治,全面推行公共停车位市场化管理,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继续实施治乱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重点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法建设、油烟噪声、交通秩序等专项行动。全面拓展“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应用,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智慧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