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依托中建(福建)绿色产业园,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支持中建科技、帝境钢构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进一步创新扶持政策,引导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增项,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快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吸引外出企业“回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力争实现建筑产值680亿元以上,再创“建筑之乡”新优势。

  (三)推动三产跃升,打造经济新亮点,进一步扩大高质量发展辐射力

  着眼扩消费,抓好商贸流通业。开展“三产年”专项行动,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增长10.5%。继续完善城区商贸网点布局,提升解放大街、南北大街等传统商业街购物环境,鼓励荣域外滩、坂东华侨城等商住项目引进大型超市、知名连锁店。整合提升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2家,力争新零售业态实现零突破。持续推进天行大街至恒晟晶都步行街示范街区建设,成立特色小吃行业协会,打造闽清特色小吃品牌,进一步活跃夜色经济。建立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主动承接省会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辐射,培育供应链物流、快递和电商物流等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等衍生业态。

  注重增业态,抓好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大楼,完善企业总部引进政策,进一步做大总部经济。鼓励发展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法律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业态,促进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构建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群众生活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企业3家以上。加快创建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支持制造企业、特色农业利用网上平台发展新型营销模式,提升产业对接市场能力。引导和培育个人电商向电商法人、电商企业发展,实现线上服务资源与线下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力争全年实现电商交易总额10亿元以上。

  围绕创特色,抓好全域旅游业。创新“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文化、民俗、养生、特色农产品等深度融合,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特色旅游业。进一步挖掘陈旸、黄乃裳、吴孟超等名贤文化,和革命老区、古民居、民俗风情等乡土特色文化,加快推进宏琳厝对外招商,提速永杰鱼天下观光园、中国瓷天下(二期)、东桥山地运动小镇、迷乐谷等项目建设,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加快梅溪温泉旅游综合体项目招商,推动七叠、黄楮林、大明谷三大温泉景区提档升级,打造高端“温泉养生度假游”产品。积极培育生态农业观光、农耕农事体验、森林人家等新业态,提升建设阡陌盛世、丰达农庄、羊顺农庄等一批精品生态农庄,打造雄江创客小镇、云龙后垅、三溪上洋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宿示范点,擦亮乡村休闲旅游名片。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

  立足防风险,抓好财税金融业。积极培育税源,加强财税管征,用好招商引税政策,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积极争取并用好置换债券额度,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向我县倾斜。拓展各类“助保金池”功能,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研发更多产品,有效破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健全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拉动力

  更大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完成县级机构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全程电子化登记准入步伐,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行政审批“三集中”和“互联网+监管”,实现“两单两库一细则一平台”全覆盖。深化“四大投”国企改革,完善治理、突出主业、强化激励,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PPP管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民生等领域。落实国家统计制度改革,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更强力度推进项目攻坚。开展“项目年”专项行动,完善“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挂钩联系、定期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举措,全年计划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293个,其中开工项目111个、竣工项目106个,年度计划投资132.1亿元。落实重点项目一周一协调、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完善联合会商、现场调度等机制,突出签约、开工、投产三个关键环节,实现良性接续。加强要素协调保障,突出解决征迁、审批、融资、招投标等问题,切实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保持住大开发、大建设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