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实施“智慧文化”项目,升级文化设施和服务。新建城市书房6处,擦亮“书香威海”全民阅读品牌。举办第三届威海文化惠民消费季,打造威海特色文化消费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中国油画小镇”等文化品牌。挖掘整理档案、史志资源,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打造100个历史文化展室示范点和100个儒学讲堂示范点。抓好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深化提升工作,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新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24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室72个。深化文明市民培育工程,开展“铸魂”“养德”“修身”三项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开展“美德威海·友善社区”创建,打造“志愿威海”公益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打造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培育军地通用装备制造、军民两用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扎实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做好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今年确定办理12类民生实事,以此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实实在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强化责任担当,把今年作为“工作落实攻坚年”,坚持高点定位,主动寻标对标,以雷厉风行、专业务实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调动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广大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持续优化服务,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和满意度。坚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结果评价”,从看得见的前台和看不见的后台两个维度,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营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进一步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用共享数据代替办事材料。推进“智慧民生”自助服务终端“一端多用”,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健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作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全链条优化联办,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实现“一站式”办结。*推进咨询导办、贴心帮办、全程代办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落实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和项目制度,开展“千名干部联系千家企业”行动,搭建政府与企业直通车,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最优质服务。
(二)持续规范监管,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更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监管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政策执行方式上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开展企业“法律体检”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推进信用监管,完善行业信用“红黑名单”和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强化信用积分评价结果运用,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让信用威海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三)持续创优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企业管理人员轮训,为企业送思想、送政策、送信心,提高政策的知晓度、精准度和实效性。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开展民营企业“青蓝接力”行动,助力年轻一代企业家成长。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和政策执行效果第三方评估机制,避免出现“桃子政策”“抽屉政策”,实实在在增加企业获得感。及时回应和解决企业诉求,构建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