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工业园区。把发展专业园区作为吸引投资和承接产业的主阵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各县(市、区)共同参与各专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做强做大。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按照“土地集约、企业集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路径,建设相应的产业服务配套设施,加强园区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综合功能培育,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竞争力。将土地运营、园区物业、物流管理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清理整顿闲置土地,处置“僵尸企业”,积极盘活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园区投入产出比。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加关注民营企业、本土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供给,持续开展“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等活动,建立“政企直通车”机制,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金融供给,开展“一对一”金融服务对接,落实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政策,推广“供应链融资”等模式,积极争取省级纾困基金和专项债,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大力实施“回归工程”,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实施更加开放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大学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二)注重效益、持续发力,扩大精准有效投资
*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深化“五个一批”项目工作机制,扎实抓好44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8亿元以上。
优化投资结构。坚持“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把有限的资金投到能够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领域,投到具有引领性、高成长性的大项目上,投到能够促进发展的产业平台和基础设施配套上。认真谋划一批技术领先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推进温武吉铁路、昌福(厦)铁路、宁德至南平铁路、上浦高速、浦松高速、武夷山机场迁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衢宁铁路、武沙高速、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武夷山茶文化展销中心等重大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民间投资创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向“中国制造 2025”、七大绿色产业等领域。
细化项目管理。加强项目与重大政策、规划的衔接,科学编制有效投资三年滚动计划,合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确保项目接续有力。对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五个一批”项目库的项目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持续开展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加强对已开工项目的考核管理,确保项目真正落地建设投产。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问题跟踪管理台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精简审批、核准等事项,加快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改革。强化用地、用林、资金等要素综合保障,营造良好的项目成长环境。
(三)立足特色、发挥优势,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引领服务业发展,加快构筑与城市功能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相配套的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朱子文化、闽越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快五夫朱子文化园、考亭大宋文化生态书苑、建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建盏、建本、点茶、根艺等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健康产业园区,创新融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建设健康养生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德懋堂、荣昌汇等项目,着力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健康养生产业高地。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加快建设武夷新区物流园、荣华山物流园以及南平市快递分拨中心、公共物流场站和信息平台,打造区域商品集散地。促进商贸业发展,统筹城乡商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打造一批商圈及商贸综合体、专业商贸街区,改造和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鼓励发展家政服务连锁经营,整合家政服务社会资源,着力培育特色家庭服务品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合理增加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点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