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港口综合能级。优化港口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完善码头布局形态,规划建设木产业园、智能化专业木材码头、游轮码头、LNG码头等项目。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积极打造现代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科创中心及跨境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推动临港产业、航运物流、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等服务业态的深度融合。做优做强保税物流、冶金物流等千亿级物流基地,集聚发展进口汽车等百亿级物流中心,培育一批超10亿元规模物流企业。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平台建设,做强做精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口商品集采分销中心等电子化专业市场。用足用好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政策,完善国际车城平台功能,实现口岸整车进口全面放量。主动对接通关一体化、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等重大举措,依托电子口岸推动“单一窗口”建设,建成口岸集中查验中心。

  (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启动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修编,完成办事处更新规划,开展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地理空间大数据更新与维护、体育中心选址研究。推进中心城区健身步道建设。城东黄泗浦生态园核心区开园;城西北延西拓区域加快学校、道路建设。高品质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征集高铁新城黄泗浦以东区域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加快高铁枢纽区域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保税区(金港镇)滨江新城建设,统筹推进“港口、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探索城中村更新改造新模式,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落实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转化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扩面。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三资”监管体系。因村施策推进精准帮扶。落实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推进常阴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优质粮源基地2万亩,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4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推进4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成2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89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5条美丽河道。推进沙洲生态农业园、乡伴双山岛理想村、永联江南田园风情小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休闲观光农业新业态。

  (五)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263”专项行动、清理整顿沿江环境污染攻坚行动。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扬子江化工园、飞翔化工集中区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沙钢、永钢等重点企业环保升级改造,持续压降沿江环境风险,PM2.5年均浓度完成上级下达考核目标。实施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发展计划,推进城镇排水达标区建设,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市控断面消除劣V类。开展入江支流水岸同治攻坚行动,做好入江排污口“减半”工程。加快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建设,全市域推进垃圾分类。加快静脉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固体危险废物填埋场等项目。持续抓好减煤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非电行业减煤任务。坚持因类施策抓好环保问题整改,帮助企业制定完善治理方案,防止政策实施“一刀切”。

  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完成沿江岸线综合利用及产业布局规划研究,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和企业升级,加快实施“退港还城”,建设长江生态安全带。加强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管控,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和项目准入清单。推进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清洁能源替代和综合利用。加快实施通洲沙江心岛湿地保护、洲滩芦苇修复和江堤绿化工程,着力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建成63条生态河道,打造水美村庄2个。推进活水畅流工程,启动南横套城区段整治,基本完成城东水系整治工程。新增林地600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以上。*开展饮用水源地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快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提升环境监测预警响应能力。实施环保社会责任实时公示,推动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广泛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