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更大力度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40个以上,推动100亿元、50亿元重特大产业项目和成长性强的科创项目取得新突破。更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每月召开重大项目过堂会,建立任务倒逼、时序倒排、责任倒查机制,健全“签约注册、到资开工、投产达效、纳税就业”全流程工作链条,提高项目竣工率、达产率。更严要求提高项目运营质态,出台更刚性的考核办法,加大对重大项目亩均投资、亩均开票、亩均税收和竣工后研发投入等关键指标的考核评价。

  二、强化创新驱动,全力建设“新兴科创名城”

  积极发展“城区经济”。科创名城是主航道,“城区经济”是主动能。提升“三室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研发产业,全力引进代表国家水平的科研院所和实验室在扬设立研究机构,打造科创名城的金色名片;重点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共建中航沈阳飞机研究所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聚焦核心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腾讯云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着力培育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体育赛事、文博会展等行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文化体育骨干企业。提升总部经济集聚水平,引进和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在扬州设立区域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鼓励本土企业总部立足本地、拓展全球、多做贡献。提升科技产业综合体建管用水平,全年新开工科技产业综合体10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使用率75%,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新引进企业1000家、人才1万人以上,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全年净增服务业重点企业10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相融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0项,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5件,新增注册商标5000件。突出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作用,加快工业互联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引进科技服务机构20家,技术产权交易合同备案登记额超11亿元。突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各100项,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400项,新增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30家以上。

  加速集聚创新要素。加大人才资源引培力度,*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力争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100人、优秀博士100人、科技副总100人。推进扬子津科教园区建设,完成南邮通达学院二期工程,推进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配套工程建设,扬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省级园区,新增在扬就业创业大学生1万名以上。开工建设扬州技师学院新校区,研究规划建设护理学院和幼儿师范学院。实施专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880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先进制造业贷款资金池,“苏科贷”“扬科贷”等各类风险池规模增至20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对创新型企业的撬动作用,全年发放创新券、技改券、服务券各1亿元,全市政府性投资基金规模100亿元以上。

  三、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工作要求,严控化工、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防范和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降低企业负担10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补短板专项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扩展“3550”成效,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统筹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做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民营企业家舞台广阔。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破除障碍、降低门槛,积极促进投资便利化,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万户。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力度,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动态培育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0家,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家,企业直接融资20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因政策变化而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让民营企业家丢掉包袱、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