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创新动能还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环境治理任务还很艰巨,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防范风险压力较大,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互保链”等方面的隐患需要进一步重视;有些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建设“三个名城”,全力办好“新十件大事”,推动“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取得新成效,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按照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总体部署要求,综合各方面因素,本着担当作为、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制造业投资占比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高于省定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实体经济是硬实力,先进制造业是硬支撑,是我市“三个名城”建设的家底子。紧扣创新型、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方向,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集群。推动三大千亿级优势产业提升竞争力、迈向中高端。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整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全力推进上汽大众仪征二期项目建设。高端装备产业,突出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程及精密液压、工业机器人等行业。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重点提升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高邮国家火炬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发展水平,推进宝应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建设。推动一批百亿级传统产业壮大规模、转型升级。船舶制造产业,加快向海工装备、特种专用船舶、船舶电子方向提升。高端纺织和传统服装产业,主攻纺织纤维新材料、品牌服装家纺等领域,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份额。食品行业,加快构建研发、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推进华东地区“中央厨房”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产业前沿、加快创新发展。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做大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半导体照明应用规模,扩大太阳能产业集聚优势。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新医药、生物医学工程和新型医疗器械,推动扬州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广陵区健康医疗产业园做大规模、提升质态。微机电产业,深化与清华大学合作,加快建设微机电产业园和研究院。推动各项产业政策集成创新、协同发力。加快实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等“六大工程”。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积极争创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开票销售分别增长7%、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5%。

  加快“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在特色发展上求突破,明确园区产业主攻方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每个省级开发园区培育发展产销规模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以上。在集约发展上重实效,完善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加大对闲置、低效和批而未用土地的处置力度,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亩均开票销售、亩均入库税收分别达200万元、14万元。在服务功能上抓提升,优化政务、商务、财务、法务和投融资服务,强化核心区与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功能配套衔接。在争先创优上促进位,市开发区、扬州高新区力争进入全省同类园区前10位,江都、维扬开发区进入全省前15位,仪征开发区进入全省前20位,宝应、高邮开发区前进5位。全年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自营出口分别占全市58%、38%、72%、80%以上,园区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