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县道、乡道以及通公交村道安全隐患治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90%以上,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6个。高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疏浚县乡河道50条,整治村庄河塘200条,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50个。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试点规划建设。全面启动被撤并乡镇综合整治,改造农村危房1033户,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20个;新创10个省级水美村庄。高要求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在全市农村地区全面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规划建设一批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示范化建设比例高于省均5个百分点以上。
不断拓宽脱贫致富路径。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三保五助”政策,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达到7000元,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万人。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农业电商年销售额达65亿元。健全“阳光三农”监管系统,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以上、村级债务下降5%以上,沿河、沿江地区所有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45万元、55万元。
六、坚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民共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油品等四大攻坚行动,市区新购清洁能源公交车254辆,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严格管控各类扬尘,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各县(市、区)全部建成应急水源;加大船舶污染管控力度;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强化联动监管,有序开展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和风险防控。
积极推动绿色生产。严格落实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四个清单”,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市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落实48家重点用能企业“双控”目标,实施100项节能改造项目,实现节能10万吨标准煤。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化工企业“四个一批”推进力度,实现扬农集团和联环集团老厂区全面停产。
加快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呈现“绿杨城郭”“鸟飞蛙鸣蝉唱”的生态画卷。实施“一园两廊三片四沿多点”重点生态工程,新增成片造林4.2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23.3%以上。修复湿地4000亩,新建湿地保护小区3个。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大幅提升生态岸线比例,干流及洲岛岸线开发利用率降到50%以下,消除主要入江支流劣V类水质。持续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高宝邵伯湖退渔还湖面积1万亩,全面实现退养还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做好南水北调清水廊道1公里范围内植树造林工作,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
七、加快文旅融合,*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开展公益文化活动200场次以上;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承办第五届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展演。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举办好第13届市运动会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提高文化资源覆盖面,新建城市书房10个,加快建设新大剧院、广陵公共文化中心;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乡镇健康促进服务中心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2.81平方米。提高传统文化生命力,贯彻落实《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加强名师大家和高水平创作人才培养,打造一批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