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破瓶颈创优势,改革开放活力迸发。以实际行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坚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全力突破重点领域改革。系统组织改革攻坚,完成市委确定的52项改革任务。部分县区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郊区更名即将获国务院批准,拥江发展开辟新里程。开发园区优化整合率先完成,市示范园区整体并入铜陵经开区,调整滨江工业园管理体制,试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多评合一”,社会事务顺利移交,开发园区减负松绑、轻装前行。铜化集团增资扩股有序实施,普济圩农场完成集团化改造,“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基本完成。新一轮社区治理改革获评首届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奖,居委会特别法人、准物业服务、社区规划师等创新举措全省推广。紧密型医联体改革试点做法得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充分肯定。市县乡三级新税务机构全部挂牌,公共资源、公积金管理实现市县一体化。完成83个村“三变”改革试点,“共享农房”改革初见成效。全面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头部”资源对接,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县域电商大会暨安徽省网商大会、第四届铜基新材料国际论坛等大型节会活动,枞阳浮山与台湾阿里山缔结“姊妹山”,铜陵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双招双引”成效明显,亿元以上省外到位内资575亿元,增长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亿美元,增长15.2%。进博会全省最大单—有色铜精矿进口项目成功签约,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9%,总量居全省第3位。全心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减证便民”市级申请材料精简6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92%,企业设立压缩到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40个工作日内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全省“最佳服务大厅”。

  (三)克难点补短板,“三大攻坚战”战果初现。坚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必须攻克的难事、必须跨越的关口,大力度实举措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准出招。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金融风险牢牢守在可控区间。研究制定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专项方案,累计争取新增债券93亿元,置换政府债务161.6亿元,实现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全覆盖。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核销处置银行不良贷款12亿元,部分重点企业风险“排雷”取得积极进展。脱贫攻坚尽锐出战。*开展“重补促”专项整改行动,全力打响“四季攻势”,2.6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33个贫困村满足出列条件。*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和扶贫开发“十项举措”,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全省首推,覆盖率90%以上。创新就业扶贫“421模式”,招募就业扶贫基地86家,建成就业扶贫驿站55个。试行非贫困人口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因病致贫防范机制更加健全。污染防治重拳出击。铁腕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顺利通过中央“回头看”考验。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点污染防治项目488个,以雷霆之势严厉打击超限超载,集中整治餐饮油烟污染,强力实施冥币纸钱禁烧,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15.1%、17.4%,分别居全省第6、第3位,优良天数比例全省第三,铜陵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第13位,“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率先实施沿江1公里区域重化工企业综合整治,完成惠溪河、狮矿大沟黑臭水体治理,迁建市三水厂取水口,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考核全部达标。深刻汲取“10·12”输入性危废固废偷倒案件教训,开展“清废行动”,135个固废问题全部整治到位。*推行林长制,创新实施矿山山长制,人工造林1.1万亩,改造提升绿化面积205万平方米,矿山复绿1950亩,青山常绿、碧水长流绘成风景。

  (四)强统筹提品质,城乡面貌喜展新颜。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重,加速建设宜居宜业铜都。智慧城市破题起势。抢占人工智能潮头,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民健康、环境监测、社会治安防控等一批“智慧+”项目积极推进,市级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升级率先启动,“易铜陵”APP新版上线,社管信息化“六易平台”案例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市政府网站绩效考评进入全国50强。功能品位整体提升。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最美连心路”国道347全线通车,省道221大通段、省道217改造工程主体完工,国道236改建工程、省道335路基贯通。新建成“四好农村路”238公里。开通枞阳至市区等公交线路8条,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166辆,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便捷惠民,共享单车自由穿梭。西湖新区提速建设,十五中西湖校区、师范附小新校区、邻里中心集中开工,一中西湖校区二期建成,西湖湿地升格4**景区。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改建供水管网30公里、雨污水管网25公里,铺设燃气管道25公里,整治微循环道路7条,改造老旧小区10个。大通、横港段岸线整治全面完成,长江岸线颜值更高。乡村环境愈加靓丽。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3个、市级中心村15个、特色自然村8个。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改造卫生厕所2.5万户、农村危房1819户,完成1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解决2.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正在变成可以到达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