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脱贫攻坚支撑保障。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统筹调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确保人、财、物向脱贫攻坚一线集结。强化县级财力保障,用活用足深度贫困县财政金融政策,确保财力投入与攻坚任务相适应。进一步拓展北京市对口支援、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国网电力定点帮扶和省“616”工程协作帮扶领域,动员组织更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凝聚全社会攻坚合力。
全力提升产业扶贫成效。按照“五个一”〔5〕要求*推进产业扶贫,全面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坚持“因户施策、讲求实效、长短结合”的原则,推动贫困户“一长两短”产业全覆盖,全面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按照“低山柑橘、二高山茶叶、高山药材烟叶蔬菜”的产业布局,持续完善立体扶贫产业带,稳固提升特色板块基地80万亩以上。建成青龙桥扶贫产业园,引导推广扶贫车间、订单帮扶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全力支持贫困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经营乡村民宿、销售农特产品、景区景点就业和资产资源入股等多种方式形成长期稳定增收门路。*实施电商扶贫,实现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
补齐补强基础设施短板。严守国家标准,实施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清零”行动,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启动钟坝河水库、溪丘湾三水厂(二期)、高铁新区供水项目,完成茶店子引水工程。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8.7万亩,实现农业骨干设施与田间工程协调配套。全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新改建农村电网线路727公里、配电台区393个,全面消除农村供电卡口。加快农村公路及安防工程建设,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砂石路。新改建4G基站200个、通讯铁塔176个,实现光纤宽带通村到户、4G网络全覆盖。推动农村危房清零行动,加快易地搬迁后续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确保易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户无害化厕所4.6万户,确保60%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
全面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决摆脱简单给钱给物的帮扶方式,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能人、大户、乡贤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推进就业技能提升、人岗精准对接,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就业培训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建强建实村级组织,从优落实待遇保障,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村级管理、项目实施和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开展送政策下乡和“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切实提振摆脱贫困的信心。
(二)聚焦产业培育,夯实发展底盘
充分激发园区集聚带动作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
持续壮大园区平台。全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金象坪生物科技产业园整体招商。巩固完善“一区多园”体制机制,力争新落户企业10家以上,确保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加快培育工业集群,全力服务鄂龙工贸、群瑞电子等企业投产达效,支持博宇工贸与许继电气充电桩深度合作,建成35KV高压电缆生产线和“光储充”示范项目。推动中医药产业园扩容升级,建成中药材加工交易中心,争取晟美康银杏叶中间提取物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硒食品精深加工扩能提质,实现白酒产业稳定生产,培育硒食品龙头企业5家以上。加快推进岔河、水浒河水电站建设,保障光伏发电安全运行,确保清洁能源稳产增效。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建柑橘基地2万亩、茶叶基地3万亩、中药材基地2万亩,着力打造沿江柑橘产业示范带和巴野路、209国道茶叶产业示范带。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培育巴东郡贡茶、巴东椪柑、三峡茶店牛肉等知名公用品牌,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实现“三品一标”认证企业30个、认证面积30万亩。实施“三乡工程”,建强“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2700家以上。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启动建设野三河、牛洞坪、围龙坝等乡村振兴试点,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争创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示范村和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