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开展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天河国际机场扩容工程,完成第一跑道大修、T1航站楼改扩建,启动第三、第四跑道建设。推动武(汉)西(安)高铁武汉直通线、新汉阳火车站开工建设,建成光谷火车站,推进高铁进机场。全面提升地铁建设运营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地铁城市,确保开通2号线南延线、8号线三期、蔡甸线,开工建设新港线、12号线三期、11号线葛店段,同步推进10条线路续建,完成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启动编制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建成10个公交场站,加强公交线网与地铁站点无缝衔接,努力实现“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建成杨泗港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汉江大道、黄家湖大道、光谷广场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东湖-南湖“两湖隧道”,力争开工建设双柳长江大桥,谋划建设光谷长江大桥。打通10条“断头路”,建成80条微循环道路,大力整治修复提升城市道路。提升市政保障能力,加大停车场、充电桩、加氢站建设力度,新增停车位20万个、充电桩10万个。积极推进骨干排水工程,全市新增抽排能力90立方米/秒。优化供水布局,加快形成全市供水一张网,大力实施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改造300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3年内完成全市改造任务。持续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建设40平方公里。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启用城市总体规划“过渡版总图”,编制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做好城市设计,加强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等统筹。聚焦“五边五化”,持续推进综合环境整治提升,以段成线、以块成片,加快建设长江主轴,打造沿江卓越片区,加快推进城市阳台建设;*开展“城市双修”,继续抓好“三旧”改造,打好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城中村环境整治歼灭战,实施“微改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进城管精细化提标行动,全面制订城市管理各领域技术导则,升级新型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行路长、楼道长、店长“三长制”,进一步下沉执法力量,健全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有机衔接机制,加强大数据应用,提高智慧城管水平。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继续推进“厕所革命”。

发挥军运会溢出带动效应。实施城市形象海外推广工程,强化城市全球营销,提高武汉国际知名度。加大武汉文化旅游品牌境外推介力度,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开展主题消费活动,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军运会场馆设施、文化品牌等综合开发和深度利用。

(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强力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继续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建设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武汉长江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实现“一无一化一提升”。深化“一城一港一主体”,提高港口运营管理效率,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项目,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开展港口绿色化改造。持续做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

实施全域绿化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大长江主轴、东湖生态绿心、府河生态湿地、天兴洲生态绿洲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四环线生态带等重大绿化项目建设,新建各类公园45个,新增绿地600万平方米,新建绿道300公里,植树造林2万亩。精心做好园林绿化日常管护。加强矿山修复整治工作。巩固精准灭荒成果。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完善长江汉江武汉段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及生态补偿制度,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建设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推进碳排放权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修订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保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

(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创新提升“三乡工程”,持续推动人才、资本、技术下乡,打造“一乡一村一品”。大力推进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种都”。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900亿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50亿元。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