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强化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探索自然资源资本化路径,做好连江生态产品市场化试点。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大樟溪流域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机动车尾气、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实施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好敖江、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程包,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试点。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

(四)打造幸福福州,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努力破解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不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新改扩建幼儿园20所,新增示范幼儿园42所,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达80%以上;新改扩建中小学37所,推动15所小学、5所初中实施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加强普高课改基地校、达标校建设,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引导职业院校增设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培育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7所。推动市属本科院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闽江学院更名进程。推进与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附中、北大附中等名校合作。探索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不足问题,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培训,改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闽都文化传承和弘扬,加快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和冶山、于山、鼓岭等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提速南公园、梁厝村等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启动73条传统老街巷保护整治。培育“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文创新业态,加强“文化惠民·六进”等公共文化品牌建设,加快群众艺术馆新馆、科技馆新馆、少儿图书馆新馆、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规划建设,动建非遗展示馆,提升美术馆新馆。办好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和首届闽剧节。振兴传统工艺美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繁荣发展。

加强健康福州建设。支持省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等省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启动市中医院分院、市皮肤病院医技楼、市一医院门诊医技楼等5个项目。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工程,建设1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深化医保支付和药品采购方式改革,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成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完善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措施,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保障。改造提升56个全民健身工程、250个智能化健身路径,办好举重世界杯赛、中华龙舟大赛等大型赛事,打造一批群众性赛事品牌。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全覆盖,实现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达65%以上。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创新殡葬管理模式,推行惠民殡葬。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逾期回迁安置问题。抓好“菜篮子”工程,全方位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用“四个最严”捍卫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2.2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500人。健全完善工资支付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低保兜底政策,强化驻村帮扶、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等措施,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80个薄弱村发展现代农业。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村发展特色经济,增强“造血功能”。灵活用好扶贫发展基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发挥惠民资金网作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抓好援宁援藏援疆工作,深化与定西市的扶贫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