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经》是《文心雕龙》的第三篇。它和上一篇《征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圣人的思想是通过经典表现出来的,所以学习经典就是学习圣人的必要的途径。“征圣”和“宗经”是刘勰进行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经书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其巨大的教育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五种经书的主要写作特点及其成就。第三部分说明必须宗经的原因:从经书和后代作品的关系来看,刘勰认为各种文体都从经书开始;文能宗经,就有六种好处,否则就会出现楚汉以后过分追求形式的流弊。
刘勰对儒家经典推崇备至,认为经书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显然是错误的;认为各种文体都源于经书,只要向经书学习,写文章就有六大优点,这些说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但他强调儒家经典的教育作用,把经书的写作特点归结为“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以及以内容为主的“六义”说,对于当时趋于华靡的文坛风气,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
三极彝训1,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2。故象天地3,效鬼神4,参物序5,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6,极文章之骨髓者也7。皇世《三坟》8,帝代《五典》9,重以《八索》,申以《九邱》10;岁历绵暧11,条流纷糅12。自夫子删述13,而大宝咸耀14。于是《易》张《十翼》15,《书》标“七观”16,《诗》列“四始”17,《礼》正“五经”18,《春秋》“五例”19。义既极乎性情20,辞亦匠于文理21;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22。然而道心惟微23,圣谟卓绝24,墙宇重峻25,而吐纳自深26。譬万钧之洪钟27,无铮铮之细响矣28。
〔译文〕
说明天、地、人的经常的道理的,这种书叫做“经”。所谓“经”,就是永恒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训。经书取法于天地,征验于鬼神,深究事物的秩序,从而制订出人类的纲纪;它们*到人的灵魂深处,并掌握了文章最根本的东西。三皇时产生了《三坟》,五帝时出现了《五典》,又加上《八索》、《九邱》等古书;它们经过长期的流传而不清楚了,后来的著作越来越错综复杂。自从经过孔子对古书的整理,它们的精华都放射出光芒。于是,《易》的意义有《十翼》来发挥,《书》中指出了“七观”,《诗》里分列出四部分作品,《礼》明确了五种主要的礼仪,《春秋》中提出五种记事条例。所有这些,在义理上既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文辞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此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这些作用永远历历分明。但是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十分微妙,由于圣人的见解非常高深,加之他们的道德学问也很高超,因此他们的著作就能深刻地体现自然之道。这就像千万斤重的大钟,决不会发出细小的声音来。
〔注释〕
1 三极:就是三才,指天、地、人。彝(yí宜)训:经常的道理。彝:经常的。
2 刊:削除。不刊:就是不可磨灭。
3 象:取法。
4 效:验证。
5 参:参入,干预。序:秩序,引申指规律。
6 洞:通达。奥区:深秘而不易窥见的地方。
7 极:追究到底,引申为彻底掌握。骨髓:指文章的主要成分,和只用一个“骨”字而与“风”字并列的含意有所不同。
8 皇:指三皇。三皇的解释很多,较普通的说法是指伏牺、女蜗(wā挖)、神农。见司马贞《三皇本纪》(附《史记》后)。《三坟》:古书名,传为三皇之书。坟:大道。
9 帝:五帝。五帝的说法也很多,较普通的说法是指黄帝、颛顼(zhuānxū专需)、帝喾(kù库)、唐尧、虞舜。见《史记·五帝本纪》。《五典》:传为五帝的书。典:常道。
10 重、申:都有加的意思。《八索》:相传为关于八卦的书。索:探索。《九邱》:相传为关于九州的书。邱:积聚。
11 绵:长远。暧:不明。
12 纷:众多。糅:复杂。
13 删述:相传孔子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
14 大宝:比喻最有价值的东西。
15 张:发挥。《十翼》:指《彖(tuán团去)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相传为孔子解释《周易》而作。
16 标:显出,七观:《尚书大传》载孔子的说法,认为从《尚书》的某些篇章中可以观义、观仁、观诚、观度、观事、观治、观美。
热门小说推荐:《重生野性时代》、《圣墟》、《武炼巅峰》、《飞剑问道》、《元尊》、《逆天邪神》、《都市超级医圣》、《都市奇门医圣》、《都市超级医仙》、《伏天氏》、《大道朝天》、《都市鬼谷医仙》、《明末好女婿》、《史上最强赘婿》、《三寸人间》、《凡人修仙之仙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