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  实施方案范文  >  语文课前指导预习方案

语文课前指导预习方案

发布时间:2019-04-18 11:03:51

思考是课前预习中较重要的一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他还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要对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提示的内容能否读懂,文章主题的概括、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以下五处入手学会对文本提问:

1. 对课题质疑。

课题常常是课文的眼睛,分析透了课题,有时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如对《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提出:“发生了什么样的悲剧?”“悲剧为什么是伟大的?”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索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矛盾”处质疑。

课文有些描写看似矛盾,实则别具匠心,另有深意。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似乎和确凿”两个词语,提出“是似乎和确凿否前后矛盾了?为什么?”

3.对“空白”处质疑。

《邓稼先》中开篇就写道“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是怎么回事?这一问题产生可使学生自己后通过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使学生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记忆,拓宽知识面。

4.对中心句质疑。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可提出质疑。

5.对精彩处质疑。

质疑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不仅能紧扣课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还逐步学会创造性地提问。

对于问题,既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指解决。力求将偏离目标以外的问题预习解决,在课堂教学中,紧扣目标探究问题,这样课堂就学就不会游离于目标之外了。

二.课前预习预习对达标教学的意义

1.课前预习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预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当堂达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目标准”准确的目标是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布置预习内容的质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预习内容。如:预习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解决,这样不但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生字词,而且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预习中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些内容,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预习中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以思考题的方式布置预习。

预习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实质性体现。学生先学什么,可以根据预习的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预习内容。

2. 课前预习的效果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

学生完成预习的质量影响着教学目标完成的效率。教室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完成,学生课下完成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独立完成,另一种是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包括:阅读文本,生字词的掌握,标注段序,圈画好词佳句,提出质疑等。小组合作预习可以完成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段意的概括,问题的生成与探究等。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预习过程主要是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教师尽量做到“启而不发”,“不愤不悱”,让问题的解决处于一种意犹未尽的状态,这样能够使学生更*的学习文本。同时教师参与学生预习不但能够因材施教同时为课堂分层教学有了针对性的了解。

3. 课前预习为增加课堂容量提供了可能性

学生的预习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上,为更*的文本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文的学习,而是有了更为*的拓展。学生预习效果好,文本的的学习效率就高,这样为文本拓展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时间。语文课堂不再是学课本,语文课真正成为文学熏陶的殿堂,让学生们对语文充满乐趣,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