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经典读后感10篇(2)

  对作者并无恶意,如若是您自己写自己看您爱怎样理解怎样理解,您这样浪费大家的钱财时间确实不妥。

  《冰鉴》读后感(六):自己读完一些片段摘抄

  说是看书识人,倒不如说是从书中找自己更靠谱,一下是我个人读毕之后的一些片段摘抄。

  1、收拾入门:修身养性练气,祛除杂念,心中无物。

  2、该悲哀的时候却快乐,该快乐的时候却悲哀,这是丧失心智。

  3、精神不振就无法让人敬重,言语不清就无法让人遵从。

  4、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5、“长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事,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招来大祸。

  6、顺合: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7、五行为外刚,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

  8、短不豚蹲,长不矛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

  9、“松”、“缓”、“暇”、“淡”。

  10、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11、喜高怒重,为一时一事之得失而喜怒,情绪激烈,有失于长情。凡事过目即忘,做事漫不经心。这种人将近“粗”。粗心大意的人属于这一类;性情刚直,不识进退的人属于这一类;办事欠考虑,缺乏周密圆润的也属于这一类。

  与“粗者”相对应,曾国藩说过:做人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2、神不足的表现是,似醉非醉,头脑浑浊不清。不愁似愁,经常忧心戚苦。似睡非睡,一睡便又惊醒。不哭似哭,经常哭丧着一张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疑似疑,不畏似畏。神色混乱不定,容仪浊杂不清,惊慌恍惚的精神状态就像出现重大失误,凄惨悲壮而又痛苦不堪,甚至带着恐怖感。言语瑟缩寒滞,闪烁隐藏不定,卑躬自怜,有如女子遭人**。面色初时花艳,继而暗淡无光言语初时迅捷,继而吞吐木讷。这样的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其事功前程自然可以预见。

  《冰鉴》读后感(七):《冰鉴》非常好的一本书!

  《冰鉴》这本书应当不是曾国藩写的,但之所以传说是曾国藩所著,也一定是与曾国藩沾边的。首先,《冰鉴》的语言是高度理性的,开篇即讲,观人要观其神与骨,这是本质的。进面强调“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为什么?谷园先生在《吃透曾国藩》中对这句话有生动地分析,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精神流露的最主要的出口!对于,谷园的新书《人生四书》也很强,推荐大家都看下。第二,《冰鉴》的行文笔调跟曾国藩确实很像,这一点就像人的书法笔迹,一人有一人的习惯,在我看来,《冰鉴》的作者至少是与曾国藩同时或稍晚,甚至就是曾国藩身边幕僚对曾国藩思想的总结。曾国藩家书就有一句话,大致讲,读书不仅可变化气质,甚至变化骨相。而《冰鉴》恰恰是强调骨相的。 第三,《冰鉴》中所呈现的思想渊源与曾国藩的读书范围相似。比如其中有讲刚柔的思想明显来自《周易》,而曾国藩在《周易》上是下过大功夫的,他的日记里曾记载他在做京官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第天读周易。而且谷园先生专门有一文评价曾国藩教子时提到的最须关注的周易中的六个卦,包括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颐卦,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等等。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据说凡有初次见面之人,他都会紧盯着对方逼视一段时间,让人不寒而栗。然后晚上日记时就写下对该人的评价及预测。曾国藩讲,他阅历世变,得到一条真理,就是:得人是唯一可恃之事。就是能够把人才吸引团结到自己麾下,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唯一能让自己踏实的事情。而且,他一生提拔之人无数,上百人后来都成为封疆大吏,所以他不可能对相术不研究。总之,《冰鉴》不论是否为曾国藩原作,也是一本好书,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有借鉴意义的。下面,随便转载点资料,您就不必看了,哈。曾国藩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是曾氏一生的智慧结晶,共分七篇,即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   《冰鉴》原文仅2269字,本书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以详尽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奇书。古代容器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它是中国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人类用冰的历史十分久远。《周礼》里就有有关“冰鉴”的记载。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 了。《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说的“冰厨”,就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冷宫”。“冷宫”兼具现代冰箱、空调的功能。   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鉴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鉴组成,方尊缶置於方鉴正中,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   明朝时,北京城的皇公贵族已把冰箱做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种用天然冰块降温的箱子,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有铜环,铜环的用途就是便於搬运。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板上镂雕钱形孔。   那时的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冰箱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於锡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镜子 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月亮 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1] 冰鉴(3张) 曾国藩作品 [1] 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分7章。 2《冰鉴》 编辑 相关评价 “蒋介石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必先招榜上有名,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蒋氏王朝兴衰史》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论语别裁》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冰鉴》识人、用人之“相术”: 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曾国藩所著述《冰鉴》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曾氏用人四法:做、省、学、禁;**透人的精、气、神;任用智、言、劳三种人。《冰鉴》作者为曾国藩的存疑 《冰鉴》,传闻为曾国藩所作,实非。下页有毛笔刻印的《冰鉴》影印文件,末尾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署名为“南海吴荣光荷屋氏”。又题名“香山曾大经纶阁氏书”,时间是“道光己丑年仲春”。该年是公元1829年,时曾国藩19岁,尚未科举,亦未到京(23岁才去)。那个时代,文章从写成到流传,再刻印成书,需要很长时间,显非少年曾国藩所为 [2] 。曾国藩名闻天下,是50岁以后的事。

上一篇: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亚洲教父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