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记(全7册)》经典读后感10篇(6)

  漫画的舞台镰仓,是吉田秋生童年时代生活的地方。那时应该还是60年代吧,与灯火辉煌的大都市东京相比,镰仓相对落后,也没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一到傍晚,太阳落山,光线迅速隐匿,四周很快陷入昏暗;那种被暗夜包围的恐惧长大后成为令人怀念的情绪,光与暗的强烈对比也在吉田秋生的心头烙下印记,成为创作《海街日记》的一种动机。

  是枝裕和在获得授权改编这部漫画之初也曾提到:“我虽然很少为漫画改编的电影而触动,但这部作品,当我捧读第一卷时就产生了想要自己把它拍成电影的念头。如今,我正充分品味着两种欢愉,一是能邂逅这光与暗穿插的四姐妹物语,二是愿望成真得以拍摄这部作品。”

  电影将漫画中的矛盾做了进一步的温和处理,除了人性中的光与暗,更从画面的色彩与明暗上进行调度,夏夜海上绽放的烟火,木建筑里的阴翳美感,庭院里燃放的线香花火,秋日暖阳下的层林尽染……

  影片开始于一场葬礼之前,结束于另一场葬礼之后,而漫画的情节还在持续发展。爱情、亲情、友情,复杂情绪在事与事之间翻转纠缠,人物们也在各种际遇中渐渐长大成熟。看过一季的樱花,待蝉鸣歇止,便要从秋转入茫茫的冬了。

春夏秋

  《海街日记(全7册)》读后感(五):轻漫画的日式风情:一个关于被迫成长的故事

  今年有一部叫《Banana Bish》的黑道动画在夏季档播出,也许并不会有人将它和温婉细腻的《海街日记》联系在一起。然而它们的原作都出自极具才华的漫画家吉田秋生之笔。

by吉田秋生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海街日记》是一部讲述血缘连结的女性家庭电影,而吉田秋生的《海街日记》则展现了大家庭背景下,关于女性的成长与爱情的秘辛。《海街日记》对我来说是一部文本性漫画。作为漫画的它有着硬朗的线条感与流畅的镜头语言,但它真正的魅力在于线条间隐藏的内容,是那些文字间的联系与画面空间的留白。比起追求漫画所具有的“画面性”,它更注重于挖掘一种文学性。所以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建立在漫画上的群像小说。

《海街日记》电影版

  这部“小说”从女性的眼角处起笔。

女性的抗争:父爱的缺失与压抑的美

  女性文学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法国文学家波伏娃的《第二性》,自此以后基于女性主体意识并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品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而女性作品不仅强调性别特征与意识,还通过“女性视角”解开与女性相连的关于这个社会的规则与人性的秘密。尤其是在阶级和情感结构比较固化的日本,女性在感情生活和职场上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其产生的感受更加真实的反映着根植在皮表下的社会现实。

  父亲位置的缺失带来了二姐佳乃爱情观的矛盾。小时候父母间感情不和,她看到太多姐姐安慰伤心的母亲的情景,这种传统的“被爱束缚”的恐惧让她更倾向于接受轻松自由的恋爱关系。然而内心细腻的她作为感情付出更多的那一方,却不断受到伤害。她自嘲自己“烂桃花太多”,这实质上就是现代都市女**情的矛盾,一方面现代的开放性与自由带来的**让爱情变得简单随意,另一方面许多女性身上的**细腻与对安全感的潜在需求让她们不得不在情感上粘连过多。二姐代表的是“开放却**”的一部分现代女性形象。如同易碎却美丽的高脚杯一样。

  有这么一种说法,西方式的美更偏向于自信与侵略性,而东方则是一种收敛深沉的美。这种“东方式”的美是如何实现的?弗洛伊德说美感的源泉来自无意识领域,而无意识来源于被压抑过的性本能和欲望。通俗点说,就是由于某种外界因素,这种美被人为的贮藏了起来,大部分被掩盖而只露出一点点,呼之欲出却又不可得。

  而幸姐代表的就是这种东方式的知性美。作为一家之主的她需要不断的在爱情与事业中平衡自己的位置,出于自己“家长”的形象与社会压力,她不得不收敛起自己作为“女性”的那一面。幸姐的“个人感情与家庭需求”的矛盾让她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她对椎名医生隐蔽的欲望和自己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造就了这种隐忍的美。而幸姐之前选择爱上椎名医生这个懦弱犹豫的男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一种生理上寻求父亲的一种补偿措施,来弥补内心的缺失感。而爱上有家室的男人,冥冥中像是一种轮回,充满悲**彩。当幸姐失去了她的爱情的时候,独自坐在台阶上哭泣,所有的隐忍被现实所撕碎,才显露出了她的**与脆弱。当这种被抑制的美感逐渐被剥落的时候,与其连带的情感束缚完全解开,读者与角色间的距离被瞬间拉近了,共情感与美感一同迸发出来。

上一篇:维基解密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激情墨西哥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