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本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推荐大家看。
《碗里江山》读后感(七):吃饭是件快乐的事
我喜欢看美食系的书籍影视。不光是我,估计大多数人都这样。毕竟民以食为天。
在我看来,写吃的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文型的,以掌故和历史为经,以色香味为辅;一种是庖厨型的,着眼点更多地落在实际操作的层面,可以当食谱书来用。两者并无高下之分。譬如一本书讲的是宋朝的人有什么吃喝玩意儿,读的人吃不到嘴里,至少可以心驰神往一番;又譬如各路写作者的私房菜集合,从北地到南疆,总有一道菜适合读者借为己用发扬光大。
二毛的书恰好是两者兼顾,他上追历史下访民间,洋洋洒洒写了各个时期、地理的经典菜式,又穿插了古今名人的饮食习惯。一句话,看着过瘾。遗憾的是,我虽然在北京前前后后住过大半年,却没去过身兼诗人和大厨的二毛与朋友开在北京的天下盐餐厅。纸上的饕餮看在眼里,总有些揪心,尤其是我不巧在半夜翻开这本《碗里江山》,二毛又显然是个重口味爱好者,一段段味觉淋漓的文字让人饥肠辘辘,最后只好长叹一声关灯睡觉。
看得出二毛除了爱吃擅做,更爱琢磨吃。他对古人饮食的追溯由纸本考究开始,之后必然衍生到厨房的实际操作。例如他从慈禧爱吃的清炖肥鸭得到启发,借鉴四川乡土菜的做法,用土鸭、炒过的酸萝卜、老姜和海带丝炖鸭子,海带和萝卜都可以去腥提香,味道不难想象。他仔细推敲乾隆的菜谱,说那位清朝皇帝是个“鸭肉爱好者”,又从陆游的文字判断这位九百年前的诗人不仅会做菜,而且好蔬食。
二毛的书中有不少小典故,不过我的视线更多地被他笔下的“实物”所吸引。例如一味白肉,他的做法比惯常的蒜泥白肉略复杂一些,依然适合家庭操作:“用香菜末、糖、适量花椒末、姜蒜末,外加白开水做成蘸碟,将肥瘦均匀的肉片煮熟边蘸边吃。”又如他的回锅肉,首先是要选用猪臀尖肉——这或许是妙厨们的共同心得,此外用第一遍炒肉的油炒泡姜,然后加入甜面酱和豆瓣用小火炒,最后“回锅”。一点小的变化,就能让滋味更丰富绵长。
看以上两段引用,不用说,二毛是个猪肉爱好者。他写到吃饭礼仪,说自己怀念儿时捧个碗串门吃饭的畅快,又对汤勺喝汤等“破坏温度”的文绉绉颇有微词。我想二毛的餐桌想必是一群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江湖,因为他说“吃饭是件快乐的事”。身为文化人的二毛也搞些餐桌行为艺术,他把排骨请上笔架,谓之“王献之排骨”。我是个嘴里咸淡压过眼中文化的馋人,读着读着不免走神,想的是个中真味,而非上古渊源。就这样也有小小的惊喜邂逅,他引一句陆游的诗,说“清酒如露鲊如花”,并解释说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名菜,“腌鱼切片成牡丹花形状。”
我没吃过如花的鱼鲊,倒是云南金沙江流域有道叫做猪肝鲊的名菜,是我自小的爱物。猪肝鲊里面并没有猪肝,用的是猪大肠和少许碎肉,可见是旧时穷人的过冬肉食。先把粳米和香料炒香,磨成粉,洒在猪大肠上,加晒干的萝卜丝,以及盐、白酒、花椒、辣椒,混合揉透。最后装入陶瓮,压紧,上盖,密封。腌过几个月,内容物状如腐乳,加油炒熟就可上桌。猪肝鲊鲜咸香辣,配米饭或包谷酒,风味绝佳。
本来说的是二毛的书,一不当心就扯远了。写美食的书大抵都是个引子,引发我们舌尖和脑海的记忆,还有那些伴随味觉的旧时云烟。
《碗里江山》读后感(八):【一些摘录】
【曹操】
实际上,曹操还真著述了一本美食专著《四时食制》。我认为,这本书对后代的豫菜(也就是河南菜)四季分明的特点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四时食制》记载,曹操很爱吃鸡肉,对鸡身上各个部位的味道如何非常了解。这一爱好甚至*到其行军酒令中,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鸡肋”故事?
曹操爱吃的鸡不是一般的土鸡,而是华佗给他进献的乌骨鸡。这种鸡的特点是毛脚五爪,乌皮乌骨,白肉,绿耳等,被称为“白凤”。中医认为?食用乌骨鸡可滋阴壮阳,对人体非常有益,历代为皇家贡品。现代民间也多用乌骨鸡给产妇补身体。
还有一道菜是曹操亲自命名的,叫做官渡泥鳅。据说,曹操率军在官渡和袁术对峙的时候,由于军粮匮乏,一个饿得不行的士卒在水泽中抓泥鳅烧着吃,被以违反军纪的罪名抓来交给曹操处罚,曹操却让这个士卒再依样烧了两条吃,觉得味道非常鲜美,所以没有处罚这个士卒,反而让他将这道菜推广到全军,并因此解除了这次饥荒。官渡之战大胜后,曹操再次奖赏这名士卒,而且把这道菜命名为官渡泥鳅。
上一篇:辛亥·计划外革命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我们就这样听歌长大》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