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的读后感10篇(5)

  接下来,拉福斯向派蒂格鲁全面敞开心扉,而被这种史无前例的信任命中,派蒂格鲁“见鬼”般地焕然一新,不仅仅是帮助,简直是代替拉福斯**周旋在三个男人中间。派蒂格鲁周旋得那么快乐,明火执仗地撒谎,大义凛然地表现,为了掩饰拉福斯**肉身交易后的破绽,更是果断地拿起别人的雪茄屁股抽起来。而当一切搞定,要从花花世界退场的时候,派蒂格鲁简直想死!这个时候,派蒂格鲁已经是拉福斯魂灵附身,美丽的身体和勇敢的头脑如果合体,那是谁呢?

  我想到了《蒂凡尼早餐》中的赫莉。说明一下,这个《蒂凡尼早餐》和好莱坞电影一点关系没有,虽然奥黛丽·赫本的确美得就是蒂凡尼本身,但是,楚门卡波特笔下的赫莉才能永垂文学史,因为她勃勃的欲望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新人”,她生活的**才堪比我们的革命浪漫主义战士。而这个赫莉**在文学史上的出生年月,要比派蒂格鲁**晚二十年。

  凭着这个二十年,派蒂格鲁**可以再红二十年。当然,与此同时,卡波特诲人不倦的蒂凡尼梦想也照出了沃森**的三十年代保守。小说以一句“钓到如意郎君”结尾,愉快够愉快,终究是对派蒂格鲁和拉福斯才能的双双阉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派蒂格鲁**绝对不是奥斯汀谱系下的人物,因为奥斯汀笔下的婚姻是迈向自由,但派蒂格鲁**不是。

  不过,圣诞快来了,还有什么比派蒂格鲁也能钓到金龟婿更鼓舞人心呢!

  《派蒂格鲁**的大日子》读后感(八):老**的现代丛林漫游记

  一个凄风苦雨的冬日早晨,年届四十、单身失业的派蒂格鲁**摁响了拉福斯**家的门铃,由此卷进了一系列改变她人生并使其剩女命途大翻身的事件之中。这类灰姑娘的故事于我们并不陌生,但作者温妮弗瑞德•沃森写于1938年的《派蒂格鲁**的大日子》却很“前卫”,充满一种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

  小说开头,进得门后的派**目睹一场进行中的偷情和即将到来的捉奸戏,混乱中一脚踏了好几条船的拉**请求派**支招斡旋。小说在几次“门铃”中不停转换人物和情景,从危机到解决再到危机,剧中人应接不暇,也让情节以一种教人喘不过气来的节奏跳跃发展。小说极少出现的几次停顿只是为了让派**、拉**以及随后而来的杜**统一口径,而往往未及她们统一完口径或是吐露一番心曲,危机又再次初露端倪。连续不断的意外事件使得小说始终紧绷于一种戏剧性的张力中,浪漫主义的绮思、多愁善感的吟叹无暇登场,除去派**见缝插针的生计考量与道德自疚,整部小说呈现的灵动与流畅使得这个表现“伤风败俗”(当年出版商的评语)的题材别具一种优雅与喜感。

  沃森探讨的是当时生活中出现的诸多不道德现象(即使在今天也很惊人),并且敏锐地捕捉到女性对其生活发生大变化的期望。彼时英国早已不具维多利亚时代的政治与经济气候,但道德上的惯性作用依然绵延至20世纪30年代。而快速发展的经济生活与相对迟滞的道德令像派**这样深具传统教养的女性无所适从。小说开头,拉**居室“并非良家妇女”的派头使她的道德警铃大作,又使其深感**与舒适。可以讲,派**一脚踏进拉**家的大门就像掉进了蜘蛛洞:要么彻底缩回道德的老巢,要么从根本上,“堕落”。

  在作者笔下,“堕落”何其美妙,它既是情感上的需要,也为理性所折服。派**为男女动辄示爱的**与**好不害臊,却感到这种“爱心大批发”不失为一种“极端窝心”的可人之举;夜总会的靡靡之音是为“戒律所唾弃的罪孽之途”,可它实在要比对影自怜的“孤独的美德”惬意得多;混乱的性关系固然可憎,但它较之“男人要有爵位,或者什么头衔,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否则死也不嫁的剩女哲学靠谱得多……这些议论在在指向旧道德的虚伪,后者要求人们牺牲自我价值来维持它的存在。跟历史上最著名的那只老苹果一样,“堕落”邪恶,却开了不谙世事之人的窍,派**的形象正于此中**起来。以三番五次的“门铃”为例,她之卷入一系列事件只是一场突发的误会,开始的被动使其念兹在兹的“门铃”具有一种维系“水晶鞋”魔法的妙用,她解除危机的动力则多少来自恐惧、困厄和紧迫;而汲取了勇气与信心的派**将四十不惑的人生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彼时“门铃”在她意味着“奇迹与冒险”,虽危险但迷人,能将之从死水一潭的日常生活中解救出来。

上一篇:《连岳说:神了》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富人的逻辑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