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写作也同样简单:笔和笔记本纸,以及在后院两张简单的桌子上度过几个小时。
一张桌子在木头棚架下,另一张在阳光下,被她戏称为“夏季办公室和冬季办公室”。每张桌子都有很好的视野,为写作提供了足够的灵感。
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拜尔德·贝勒唯一的设备故障是正在干的钢笔,或者是风把稿纸吹散到四周。
笔者和贝勒坐在一个破旧的风车下,聊她的写作,她对沙漠的热爱,以及她几乎完全“隐居”的生活。风车在风中摇摆,不时呜呜作响。
拜尔德·贝勒的家在阿里瓦卡附近
拜拜尔德·贝勒的“夏季办公室”
拜尔德·贝勒的“冬季办公室”
拜尔德·贝勒贝勒将自己的部分土地捐赠给“不再有死亡”组织,因此受到非议。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营地,作为救助基地,为沙漠中的移民提供食物、水和医疗援助。
《人人都需要一块石头》读后感(四):印第安人教给你的十一堂幸福课
文/菱歌儿
亲爱的孩子,当你们安然穿行于都市的大街小巷时,是否想象过另一个所在、另一种生活?
有这样一片沙漠,虽名为沙漠,却并非不毛之地。与海洋的相接,使它奇迹般地拥有冬夏两个雨季。那里漫漫黄沙与赤色绝壁同在,空中有鹰鹫盘旋,地上有郊狼出没,蜥蜴、野兔如闪电般飞奔,土拨鼠从洞中探头探脑,巨人般的仙人掌默默屹立,丝兰在璀璨星空下散发幽幽奇香。它就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索罗兰沙漠。
从洞**时代就生活在此的印第安人,一向以敬畏之心与天地共处。他们是善战的勇士,也是静默的修行者。清晨,人们在歌声中迎接旭日东升,用心聆听玉米唱歌、种籽发芽、蜥蜴与石头私语,还有来自内心的回响。孩子们虽不常拥有高级的玩具,却有机会与旋风赛跑,与野狼神交,目睹三重虹影同现天际,在种种奇境中享受生命的狂喜。显然,这是与工业文明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
20世纪70年代,生活在亚利桑那州的女作家拜尔德·贝勒——沙漠印第安人的密友和知己,以敏锐的感知力,将这一切汇入写给孩子们的诗行,并幸运地获得多项大奖的青睐——这绝非易事。
作为美洲大陆最早的主人,印第安人曾经创造出灿烂的美洲文明。但到了近代,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侵入,这些古老的民族开始了被驱逐、被屠戮的历史,几遭灭顶之灾。如今,幸存的印第安人还不足全美人口的1.5%,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自然环境艰苦的印第安人保留区内。作者笔下的托赫诺奥哈姆族,就是住在索诺兰沙漠印第安人保留区内的一支,人口总数区区2万,相对于几十亿的美国人口,是绝对的少数民族。
为少数者发声的文字,总显弥足珍贵。
你尽可以将这些质朴的诗篇看作为少数者正名的动人辩词。
作为没落的民族,印第安人常常被贴上落后、神秘、玩弄巫术的标签。但在他们自觉看来,那些自诩为“文明人”的闯入者,才是该遭天谴的贪婪者。他们圈占土地,驱散鸟兽,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是对天地的大不敬。
你以为沙漠贫瘠荒芜,不及绿洲?不,沙漠中的生灵早已练就一番生存绝技。它们在烈日下蛰伏,在雨水中狂欢。沙漠也能生机勃勃,不然,怎会让沙漠子民难以割舍?不信,你去读一读《沙漠里的声音》《沙漠是他们的》。
你以为沙漠人愚昧无知?不,他们深谙自然法则,不贪婪索取,不任意妄为,千百年来与鸟兽安然共处,相互给予,这不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吗?《不一样的倾听》缓缓道出人与自然的沟通奥秘:放下以“万物灵长”自居的自傲,你便能真诚地感受自然,听见它的呼唤。
你以为沙漠的童年单调无趣?《我的沙漠节日》会告诉你,那里的孩子们拥有不一样的节日:沙怪日、彩虹日、绿云日、郊狼日、流星坠地日……自己的节日自己做主,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你以为沙漠人会因物质贫穷而自怨自艾?不,浩瀚无边的天空和大地,全然的身心自由,就是他们难以舍弃的巨额财富。读《有钱人家的餐桌》,你一定会会心一笑,再掩卷深思。
对于今天的孩子,你也可以把这些诗篇当作一堂堂幸福课来聆听。
人,应当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重拾对天地万物的敏锐感知?怎样才能让快乐来得简单纯粹?从男孩成长为男人,需要怎样的经历?为什么我们有时需要同伴,有时又必须独自前行……你可以试着在这些诗篇中寻找答案。
上一篇:《我亲爱的小王子们》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不加班,搞定所有工作》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