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画的读后感10篇

  《心画》是一本由[美] 卜寿珊(Susan Bush)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画》读后感(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是较为期待的一本书,甫一出版,便迫不及待地购藏。细细读毕,却大失所望。本书基本没有**出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书中甚至提到了朱熹的一句画跋。在理学家的眼里,书画艺术都是外道,无论文人还是画工,都是远离正道而浪费生命的人。作为儒家知识分子,以及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祭酒,苏轼仍然秉持着“学而达道”的观点,因此,所谓的“士人画”,不过是士人们在“达道”的过程中,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用艺术来展现内心对“道”的一种思索方式。因此,他评价文与可的画时,才如是说道:“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画为诗之余,而诗对于文来说,又是极其微不足道的,同样,在德面前,所有的“斯文”,都是为“达道”即学而成圣路上的文化表达。卜寿珊令人无比遗憾地忽略了如此重要的一点,足以证明作者并不懂中国文化,对文人画的所有讨论,当然更是无稽之谈。“士人画”也好,文人画也罢,其核心的要义,在于绘画是修德的附属品,在于学有余力、诗有余响,然后成画。否则,就是专业画匠,堕入百工之列。

  《心画》读后感(二):栖形感类,言有尽而意无穷

  50年前,也就是1968年,一位名叫卜寿珊的美国女生因一篇研究中国国

  画的论文获得了哈弗大学的博士学位,该论文与2017年被译成中文出版

  ,中文名为《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这位美国女生当年不过30左右,已能流畅阅读繁体字文言文写的中国古

  代书籍,这种能力我至今不具备。这一点完全修正了之前关于60年代美

  国年轻人的全部想象,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当年中国年轻人的行为。

  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历史的探索揭示了山水画的精神。那什

  么是山水画呢?山水画曾经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那家园里有什么呢?

  山水画里有“远”,你可以眺望远处的群山,或者仰望近处的高山,这

  是一种空间层面上的观照,在他处观照此处的视角,而远方常常是理想

  化的希望所在。

  山水里有“静”,时间与光有关,连在一起称为时光,你看到的光永远是

  已经逝去的时间,这种光凝固在画面上便是静。静是一种时间层面上的

  观照,用过去观照未来的视觉,而艺术的意义就在于观照未来。

  山水里有“古”,小时候上山,半山腰会休息一下,躺在草丛中,山风呼

  啸,高处的马尾松的针叶相互碰撞,呜呜作响。这种体验就是一种宇宙

  洪荒的感觉,一万年前如是,一万年后如是,人在宇宙中不过是匆匆过

  客,渺小而又卑微。

  在山水里,禅影响了中国文人一千年以上,禅与笔墨一样进化成一种共

  同的审美。

  《心画》读后感(三):心画,画心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是美国研究者卜寿珊的一本结构清晰、观点明确、生动有趣又旁征博引论文式的作品。不像中国常见的理论书籍那样充斥着各种晦涩的描述和细枝末节繁冗的陈述,本书以时间为序而又前后呼应,将各个时期流派的作者和作品一一讲述, 贯穿了对文人画理论的深刻剖析和解读,内容和案例又疏密有致,充满趣味性,并在每幅作品都表明了现在馆藏的信息。

  文人画顾名思义文人作画, 与宫廷职业画师作画不同, 不是以描绘风光和物体为目的而是以画抒志,体现的东西独立与绘画本身,(好比说画山水不是画那座山那片水, 而是山水组成的一种气象所代表的自由离世)作品的格调体现出作者本身的格调相一致。如李成一直生活在风景优美的山林自得其乐,山水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的苏东坡被认为中国文人画的开端人物,在书法和绘画上主张以直抒胸臆为目的,不太在意美学上的完美,并反对宋初宫廷的矫饰之风。与宫廷画师主要以描绘大场景的山水不同的是, 关注内心心绪的南宋文人将注意力放在远离大环境的花卉树木上,由于主题的缩小必然是的主题的内在意义更为突出,与古代典籍有着深厚文学联系的梅兰竹菊带有坚韧不拔的品格成为文人首选的绘画主题。

上一篇:《羽·黯月之翼》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搜历史》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