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的读后感10篇(2)

  马维甫是爱洪佩珠的,却得不到回应,一直在付出。他也想保护兄弟的妻儿,但他明知自己不爱袁妻,却愿意保护她一生一世。可是,守城的艰辛和洪的死,让他更加怀疑自己死守城门的意义,在迷惘中,他开了城门,却在上司被俘游街中意识到,革命之后不是幸福,背叛让他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选择了跳城自杀。

  不成熟的革命,来来去去的人们,谁曾注意到那些学生的精神世界,革命军,北洋军,都是青年人的世界,却发生着不同的现实。有革命,有爱情,却没有美好的结局,爱情死无葬身之地。

  《武昌城》读后感(五):如何记忆一座城

  2006年秋天,我提着大包小担,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在滚滚热浪中,坐上汽车,出发前往武昌桂子山——那是我的大学所在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对武汉的第一印象深深烙在我的心里——又大又破。那时,我所向往的城市,是繁华的、现代化的、整饬的、摩天楼林立的地方。

  第一年的生活水深火热,冬天长冻疮、夏天生痱子,练就了一身抗寒耐热的本领;出门堵车、在校停水,养成了遇事皆能忍的心态。寒暑假回到家,总要问自己一句:当初考到那么个地方,是要搞么子啊!

  生活,从大二学会翘课后,开始变得悠游有余起来。早晨,从学校出发,坐公交车,在还没晕车呕吐前,在民主路司门口站下车,拐进户部巷,吃个油腻腻的豆皮,走到中华路码头坐轮渡去武汉关、江汉路闲逛。也可以坐到胭脂路,穿过一片低矮老旧的民房区,来到昙华林,一探母校前身文华大学的旧址。或者选择去汉阳,在归元寺里数数罗汉、看看乌龟;长途爬涉到汉阳铁厂,感受下“师夷长技以制夷”。路程最短的是去阅马场,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的楼上可以看到历史书照片上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的全景,也可以从省图院子旁边的小道走上蛇山,瞻仰烈士祠,晚上再去首义园饕餮一番,不怕晚还可以步行上武汉长江大桥观夜景。

  这些地名,一遍遍地出现在方方的小说中,出现在中国苦难深重的近代历史中。原来,历史和故事,才是记忆一座城的最佳方式。

  武汉由于占地极广,所以,除了集中的商业区域外,并不多见林立的摩天高楼。有的,多是些低矮老旧的房子,一看便知年代久远。曾和好友三人从滨江大道武汉长江大桥下起步行经铁门关,过晴川桥,从沿河大道折返,经汉正街,过汉江桥到琴台。一路因整修沿江风景线,许多老旧房屋皆在进行拆除。断壁残垣,**出的木梁青瓦,被历史涂上了好似火烧的黑色。在潮湿的沉味中,拍了许多照片,文艺地觉着自己抚**了一下历史。

  曾经,多是城造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万物有灵,水土各异,建筑应当地气候而形成不同样式,也生出许多不同的人来。如今,总是人造城,二十年的目光短浅,便造出无数座大同小异、光怪陆离的钢铁森林。

  老城总比新城更有魅力,历史沉淀下的荣耀与苦难流传在街头巷尾,融入当地人的骨血中。老城的一段段历史,都深埋在沥青路下的泥土中,走在上面,你便生活在这座城的历史中。

  《武昌城》读后感(六):不曾了解的伤城。。。

  读完《武昌城》,感觉陷在里面久久难以释怀。方方用她优美的文字让人领略了一段很多土生土长武汉人都不甚了解的历史。用了两天零零碎碎的时间地看完小说,感觉自己也跟着亲历了小说中的各种生离死别。

  小说把我带回了1926年中秋临近之际,随着小说中各型人物,穿梭于武昌城内。以前也就揣测过像大东门、小东门这类地名是否有什么渊源,通过小说让我知道了,武昌原来也是有城的。《武昌城》里面的人物都非常**,没有过多冗余的描写,各个人物都是通过各自的经历、内心想法和对话活生生展现出来的。一开始分散描述的几位主角,在武昌城会被围这个大背景下,在冥冥之中被捻到了一起。一个有革命抱负却又是个白面书生的陈明武,一个是心系百姓却又忠于军人使命的马维甫,一个是沉溺于理想中的爱情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乱世的洪佩珠,还有逃难到武昌城投奔军人父亲的喜云、喜子和他们母亲一家,在方方笔下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各自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的乱世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各个人物不同的宿命。这几位主角,还有其他一些人物的命运,以及对一些普通百姓的描写,足以全景展现当时的乱世场面。

上一篇:《365天种花宝典》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芙蓉锦》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