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堂吉诃德,桑丘的现实让人感觉到更多的亲近。他怕受苦、贪图安逸、多嘴唠叨、喜欢小便宜,典型一副市民小侩的嘴脸。可桑丘的现实主义一点儿也不比堂吉诃德差,即使百受苦难,即使好几次都濒临离开主人,可他最终是战胜了自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主人。可以说,如果没有桑丘,堂吉诃德肯定是生存不下去的,最起码,也将黯淡无光。桑丘也能算的一个理想主义者,或许,正是因为他身上隐藏的这种理想主义,才注定只有他才能跟堂吉诃德擦出火花。显而易见,诱使桑丘一直追随堂吉诃德而不曾离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所向往的那个岛子,他才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么难甚至可能根本就得不到,他就那样坚信着自己的主人肯定能够赏赐给自己。戏剧化的是,他还真当了几天总督。并且,在堂吉诃德的教导以及自己的天分下,他奇迹般的显示出了超凡的治理才能。并且在这段,我们看到桑丘并不是真正的贪图享乐、唯利是图。也看得出,堂吉诃德与桑丘绝对是聪敏过人的。这里不乏强烈的讽刺意味。然而桑丘还是逃了,这貌似也是整个故事里桑丘第一次主动逃跑,即使他能将一块地方管理的很好,可他深刻的认识到那并非是自己想要的,他觉得还是待在主人身边最踏实。当然,他的逃离与公爵开的玩笑可能不无关系,但那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堂吉诃德与桑丘一路的搞笑与冒险,注定这条路不会一直走下去。虽然只有在路上,他俩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与救赎。堂吉诃德战败回村的路上,与桑丘商量回去当个牧羊人的理想真的特别让人感动,原来早在十六世纪的欧洲,人们同样向往着田园牧歌式生活。或许,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里未曾丢弃的荒野本能所致吧。堂吉诃德的死亡是令人悲伤的,不仅仅是因为再也看不到精彩的冒险,更重要的是他承认了自己的疯癫,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亲手毁了自己的理想主义呢?诚然,他最让人感动和喜爱的就是他的疯癫式理想主义。好在,桑丘依然快乐的活了下去,这应当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传承,堂吉诃德并没有消亡,他也不会消亡,他留给我们的,比哈姆莱特更多。
《堂吉诃德》读后感(六):《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忘记当时要写什么,想用堂吉诃德的典故,然而因为我用的角度极偏,临写又犹豫到底合不合适。忽然就想到,我压根没看过这本书,所以才心中没底,要判断到底能不能用,恰不恰当,最保险的办法当然是看一遍书再说。于是找来此书一阅。选定的是董燕生的译本。工作之中,断断续续看了近两个月,终于看完。当初想用典于何处早就忘掉了,心中只余下震撼与惭愧,震撼于本书之主旨格调,惭愧于我之孤陋浅薄,直把一本皇皇巨著当成了荒唐故事,直到如今才得睹真容。
看此书,深恨没有纸笔以勾画点评。每到精彩处,只有拊掌击节而已。心中有话,却无处可写,实是痛事。至于摘抄,则大句大段,乃至整章,无不妙语连珠、摘之不及。
堂吉诃德之最为人所知的情节,大约就是大战风车一事。然而看了书才知道,原以为这是书中高潮关键,实只是一个过场桥段而已。想到我当初差点就以此就给堂吉诃德定了性,不禁汗颜。
阿隆索·吉哈诺其人,为人正直善良、忠诚坚忍、古道热肠、重情重义、光明磊落、博爱虔诚,重信诺、轻生死,百折不挠,唯求扶弱济困、天道昭彰;言行合一,身正意诚,而见地深邃超然,谈吐卓尔不凡。作者每写一次其身格瘦弱,好似弱不禁风,其形象就在我心中高大一截,诚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阮藉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其时英雄已是传说,也就只有这一个普通而瘦弱的好人接过道义大旗。即无明盔亮甲、坚盾利矛,身肩道义,又何惧之有?于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诺,就成了游侠骑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
作者作此书,其意在于反当时泛滥之骑士小说。于是笔下所写,极尽荒唐之事,而堂吉诃德的武力,也许是历来骑士小说中的最低值了。然而考其战绩,机缘巧合之下,胜多负少。其面对之敌手,或子虚乌有,或举足无措,或茫然无知,或顾虑重重,或佯装配合,竟使堂吉诃德纵横于拉曼却地区,所向披靡,庶无败绩,后期又得益于第一部传记的风行,所到之处,无不备受礼遇和关注,可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面上就真的成为一个名扬天下的骑士了。
上一篇:《女太监》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猫生十年》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