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经典读后感10篇(5)

  这本书记述了孙犁对于新老朋友的感情,其中包括梁斌、方纪、丁玲、刘绍棠、铁凝等人,特别是对于邹明的感情描写得最为感人至深。关于邹明,孙犁早写过文情与思辨并茂的《记邹明》一文,晓玲别开生面记述了鲜为人知的孙犁对邹明家人的情景。在孙犁病逝的前两年,邹明的女儿丹丹去医院看望,“父亲一听说是邹明的女儿,努力地睁大了眼睛,看得出他心里的感动,目不转睛地仔细辨认着眼前的丹丹。”第二天,他让孩子准备一些营养品看望邹明的妻子李牧歌。病重时的孙犁对友人之情,令人感动。

  当然,最令我感动是孙犁对于家人的感情。晓玲用她真挚的心和笔**出“心比嘴热乎”的孙犁内心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隅。其中孙犁对妻子的篇章,晓玲写来感情弥深。“文革”期间的动荡,孙犁曾经几欲轻生,一次触电被灯口弹回,是妻子的开导:“咱不能死,咱还得活着,还要看世界呢。”让他挺了过来。妻子住院,孙犁从干校赶到病房,无处可坐,“一直贴着床边弯着腰和我母亲说话,宽慰着她。”妻子去世后,孙犁带着晓玲回老家,离村口一段距离,他让车停下,对女儿说:“下来吧,走着走!”当天中午,村支书请吃饺子,他默默地吃一言不发。第二天清晨,他沿着村头的钻天杨树下沉默地走,又让晓玲到母亲的娘家村里去看看。珠串玉环,将孙犁的内心波澜描摹的细致入微,可以视为孙犁的名篇《亡人逸事》的续篇,是孙犁情感与文字的延长线。

  对于晓玲的婚事,从母亲临终前对父亲的嘱托;到父亲心情的急切,从不求人的父亲托人给自己介绍对象;到邀请对象来家见面;到婚前把一个存折给了晓玲,要她买一套家具;到祝福女儿“不希望大富大贵,只希望平平安安!”到女儿旅行结婚前面对女儿抽烟时候的激动,一直到女儿结婚之际自己在书衣文录上的记载……如山间清溪一路流淌而下,清澈明目,委婉有致。而在临终前和晓玲的对话,问病,问衣,问从来未问过的女儿一直困难的住房,读来令人唏嘘。对于晓玲的儿子,孙犁疼爱有加,因为长得像在战争年代死去的自己的大儿子小普而让他伤怀念远,写得更是哀婉动人。

  与此相对比的是孙犁自己生活的简朴:桌布是用旧窗帘改的,旧藤椅上的棉布垫是用旧衣服改的,一块“薄如蝉翼”的手绢不知用了多少年,一块橡皮使到蚕豆大小,一个镇尺是用木头做的,一块肥皂使成片,一条毛巾用得透了亮。没有空调,一把蒲扇过夏天。没有热水器,冬天在暖气上放一个盛满凉水的白搪瓷罐,洗手就用里面的热水。晓玲还告诉我们:他“不喝酒,不交际,没饭局,没应酬。他吃饭很简单,就是过八十岁大寿,也是自己在家里吃一碗打卤面。”他一生只有两次在外面的宴席,一次是为祝贺老友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出版,一次是他从青岛回天津请全家到正阳春饭庄。不知别人读到这里是什么感想,我以为对于热衷跻身准官场和中产阶级的当今一些作家而言,孙犁真是一个异类,也是一面镜子,一则警世恒言。

  在这本《布衣:我的父亲孙犁》的前面,附有孙犁81岁时抄录杜甫的一首诗,其中最后一联是“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这是夫子自道,孙犁从来没有把写作当成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晓玲秉承着父亲的这一脉心情,质朴地书写并还原孙犁这样的布衣之情,让我心动,让我再次叩问自己:作家的人品与文品,作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011年7月8日于孙犁先生逝世9周年

上一篇:《这是你的船》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北北的夏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