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女》读后感10篇(2)

  这些都属于监狱文学吧?读《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之后,无言和郁闷,读《刘氏女》同样。

  《刘氏女》读后感(五):尖叫的权力

  到师大出版社上班两个月了,喜欢这里的人文气氛。夏天“理想国”演讲,这书的作者章诒和也来了。我听了几个人的,太热闹的后来就没听了。今天在社里偶然看到这本书《刘氏女》,不厚的一本,拿回家,晚上两小时读完了。

  “日复一日的痛苦,有权力表达出来,就像一个遭受酷刑的人,有权利尖叫一样”这是作者引用西哲的话。其实我觉得,《刘氏女》的整个故事就是一种尖叫。

  人性,在不被鼓励,不被认可的条件下会变成怎样?刘月影杀夫,肢解,腌制,冷血残酷,但给儿子做的鞋子里却满满地装着爱。人性,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会变得毫无理由的凶残。

  其实我更看重男犯人“钱袋”被“抖尿”的故事。“排队’抖尿‘开始了,小心翼翼,颤颤巍巍,'钱袋’跪着,仰着头,张着嘴。因为是‘抖尿’所以不准,溅到脸上,流到下巴,滴到前胸......穆干事站立于几步之外,就像看田里的庄稼一样,看着。” 人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种瓜得瓜。用邪恶决然培育不出善良。看看身边,哭着喊着要爱的,得到的几乎都是恨。而真正的爱,往往是因爱之付出与播种,自然生长出来的。“钱袋”先后刑满,老钱离开监狱的时候,还特地向穆干事告别,感谢他使自己找到了未来的方向”。什么是老钱”未来的方向?“后面作者交代了,就是放火烧死你们!”'钱袋’跪着,仰着头,张着嘴。“他们忍受着人性里最大的侮辱,最大的痛苦,但是他们没有权利尖叫。他们被如此的教育着和播种着,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死伤无数“。

  爱,只能被爱唤醒,被培养,被召唤,绝不可能被要挟,被轻侮。

  《刘氏女》读后感(六):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这本书,我读得很快。但是相信大部分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读得很快。因为中篇很短,章诒和的文字直白朴实。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故事很吸引人。

  记得以前在学校时,听过一场格非的讲座。他传达了一个观点,认为写作要回到那种讲故事的状态,而不是在文章中畅谈人生哲理与大段地进行说教,或者是卖弄笔墨走向浮于表面的粉饰。章诒和的这本中篇,让我想起这个观点,她只是在尝试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很精彩、很惊悚。文章中多次提到,人们在听完故事之后,都无法入眠。不管是文中虚构的狱友,还是现实中听完章讲述的友人。如果章诒和愿意办一场朗读会,说不定也能够达到恰克·帕拉尼可那种让人当场晕倒的效果。

  看这篇故事的时候,我不敢处于幽暗的台灯下。

  有评论说,章诒和只是讲述了人性,却没有挖掘人性背后。刘月影嫁给城市,又体会到那种无法生存的绝望,这中间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过程。然而,这一段却被白白地跳过了。

  刘月影说,杀心是因为一场电影而起。我们觉得这过于肤浅,文中的张雨荷觉得惊讶,然而刘月影就是这样觉得,如果不是五一节的那部电影,没有那种丢脸的事情,她还会因为如愿嫁给了城市而忍受这个男人。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在我看来,能够被人反复讲述,也能够被人反复倾听的故事,或许就能称得上一个好故事。

  电影《莎翁情史》中,当莎士比亚站在舞台中央,拿着稿纸,用三言两语向众人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时,没有对白,没有心理描写,没有场景烘托,只有简单的故事:世仇的家族,两个年轻人相爱,为了爱人私奔,死去又复活,最后共赴黄泉。众人静默,震惊,悲叹,感伤……

  小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来自一千零一夜,一个追寻梦想的故事被反复讲述,感动的是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故事,在小说里是情节,在人物身上是命运。小说的初衷是让我们在有限生命之外感受更多的可能性,这样超越自我局限的体验或许才是我们阅读小说的原始本能。

  《刘氏女》读后感(七):堕落的夏娃

  **的纠葛,物欲的引诱,肉体的狂欢,心灵的饥渴……当这一切无法满足时,欲望演化成罪恶。那种歇斯底里的暴发,是魔鬼的引诱还是人性的恶毒,都无法估息。女人犯罪,多多少少都比较单一,缘起缘灭,缘浓缘淡,缘和缘散,无非离不开一个“情”字。

上一篇:《文字即垃圾:危机之后的文学》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太平洋战争》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