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消失读后感精选10篇(2)

  夏树: 90 70 75 90 94 419

  结论:

  高层饭店的死角:二级神作(撤销原来的“准神作”,划成“二级神作”和“一流上”)

  天使在消失:二级神作

  论裸分,夏树这本综合实力似乎略强些,但森村这本1、创新性更强;2、偏科的误导意外属于社会派通病,不考虑流派通病,森村这本综合实力更强。

  最后一提:

  天使在消失的结局太威武了,全盘翻过来,而且是用一种截然不同于传统翻盘的形式。

  孙子云:“能而示之以不能,不能而示之以能。”那凶手简直是熟读兵书,将孙子这两句话运用得灵活自如。

  附:五维评分等级:

  440分以上为一级神作,415以上为二级神作;400以上为一流上作品(值得看);380以上为一流下(还算好看,中规中矩);365以上为二流上(准一流,非粉勿收);350以上为二流中;300以上二流下;250以上为三级作;250一下为渣作。以后我会详细上传此新评分系统

  《天使在消失》读后感(四):没有时差的社会派

  时至今日,再回头评断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往往需要勇气,因为“时至今日”这四字本身通常也极容易变得模糊不清,用不到二三年的时间,当下的时新就要变成昨日黄花。

  可是,“时至今日”,读夏树静子的这一部《天使正消失》,倒也用不着像读一些六七十年代作品时做好倒回四十年光阴的心理准备,用不着遥想彼时工业化尚不曾褪尽的微黑街道、彼时繁荣中的行色匆匆的东京样貌,也用不着花什么力气去预设准备一番心境情怀去接洽彼时酒廊欢场女子落寞与落魄的生命况味。

  是的,当然还是有距离感没错,但是绝对不会明显到恍若隔世那么远,好比说更早一些的《砂之器》和《人证》那种有点发黄照片似的古朴味道。时代感对于社会派的推理小说来说,当然是双刃剑,是卖点也是桎梏,与某一阶段的社会问题结合的愈是紧密,在当时愈是影响深刻的作品,晚个五年十年,也许其社会意义就十分有限,也因此大部分七八十年代的社会派推理,在当下往往只能成为一种纪念性的时代符号,让人瞻仰那个时代的某种现象,某种思维,成为满足好奇者的特异风景线,要在其中寻找某种启迪,则因为失去了时代土壤,无异缘木求鱼。

  夏树静子是一个异数,在同时代的社会派推理作家中。差不多七八年前,我读了她的《蒸发》,很诧异于她笔下能将空中消失(怪诞奇想的不可能犯罪)、严谨细密的层层推敲(社会派推理的书写结构)、已经透骨三分的人性剖析结合得那般妥帖,以怪异开场,却又每一部的解答都合情合理,这比之一些喜欢奇想却严谨不足的作家更令读者感到踏实,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她作品中的犯罪动因往往可以抛开当时的时代背景,由于深挖人性,所以像《蒸发》和《天使正消失》这样的作品,其犯罪的动机即使发到当下依然不算过时,依然会让人意想不到。

  因此,虽然“母爱”这一主题在女性小说家的作品中早已是避之惟恐不及的用滥素材,但在夏树静子笔下由于采用了极好的铺陈,对于亚纪子来说入情入理的思考方式,对于读者来说也毫不棋艺,但翻转的意料不及又将作者欺骗性的书写方式使得志保的内心更使人难忘。

  我想,其中某种牺牲方式更接近于孽,就是那种纠结让人感查到和东野圭吾笔下《白夜行》与《嫌疑犯X献身》差不多的况味。

  《天使在消失》读后感(五):别小看了主妇作家

  只有母亲最懂母亲,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夏树静子和她的《天使在消失》。

  故事着实简单,但在不长的篇幅里,却交代了数名主要角色围绕着各自利益所展开的行动。故事的主线是由亚纪子这个杂志编辑的调查串联起来的,只是一次偶然,让亚纪子和一位患有重症的女婴结缘,认识了一位冷酷又不近人情的母亲。而同时,另一方面,两起平淡又蹊跷的杀人案出现在警方的视野中,情节急转直下,在细腻的女性视点描写和带有浓重本格色彩的调查取证视点描写中来回切换,形成了本故事的两条线索。

  “天使”弓子的安危牵动着亚纪子的心,她以一个事件观察者的身份带领读者走进了这个故事中,而当一切真相揭晓的时候,或许读者和她一样,都惊诧于自己或许已经参与到事件中,改变了事件的结果。这或许就是以女性思维来思考、以女性视角来观察的特殊之处。在本格氛围下,书中的凶杀案未必有多么诡谲复杂,人物关系虽然复杂,但在推理小说中仍属较为清晰的。所以很显然,本书中的凶案与调查过程并非为诡计和解谜服务,而是更好地推动故事的发展与塑造出更**的女性形象来。

上一篇:《浮世清欢,岁月安好》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路上书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